English

難得一見 宋元真跡首次全部打開

2020年01月08日 08:41:00來源:北京晚報

  《輞川圖卷》和《飲飼圖卷》等52件佳作勾勒中國書畫千年簡史

  難得一見 宋元真跡首次全部打開

  書是心聲,字是心畫。國家博物館“中國古代書畫展”近日亮相,52件歷代佳作以時間為軸,勾勒中國千年書畫簡史。其中既有宋元名家的稀世之作,也有明清各派的代表作品。

  展廳裏,近10米長宋人《輞川圖卷》和任仁發《飲飼圖卷》等宋元真跡首次全部打開展出,趙孟頫、文徵明、董其昌、八大山人、劉墉等名家書畫齊輝。同時,一批造型獨特、製作精巧的文房用具點綴展出,不僅顯示了文房用具與書畫創作的密切關聯,而且豐富了展覽文物種類。

  展覽亮點

  萬件佳作中精選52件

  千年書畫史全面展開

  為何從近萬件館藏古代書畫名品佳作中遴選出這52件展出?國家博物館陳列工作部主任陳煜説,不以“名氣”定勝負,作品有機會亮相的前提是本身有意義,內容有意思。“中國古代書畫絕非只有《清明上河圖》《千里江山圖》等幾幅,觀眾如果只盯住所謂的‘明星’展品反而容易錯失很多優秀作品,就如同到盧浮宮只看《蒙娜麗莎》是一種遺憾一樣。52件展品雖然數量不多,但可以較為全面地展示出宋元以來中國古代書畫的發展脈絡,值得細細品鑒。”

  觀眾從一件件作品面前走過,看到的是筆墨千年,感受到的是中國書畫千年變遷。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中國古代書畫展”為國博常設展覽,但受到古書畫文物特性的制約,所有展品的展期都不會過長,有些早期珍貴文物露臉的時間僅為兩三個月。國博表示,將通過定期展品輪換、改陳設計等方式,推動館藏文物不斷走出庫房、走上展線,努力做到常展常新。

  繪畫簡史

  【宋代】多以山水為題,花鳥畫追摹自然,人物畫注重傳神。

  【元代】“文人畫”興盛,強調筆墨與意趣。

  【明代】山水、花鳥、人物各科全面發展,地域畫派涌現。

  【清代】追求筆墨情趣,風格技巧多變。

  書法簡史

  【宋代】突破晉唐余韻,注重個性特徵和抒情寫意,逐漸形成“尚意”書風。

  【元代】古典書風出現,書法還與“文人畫”緊密結合。

  【明代】繼承宋元帖學而蓬勃發展,姿態愈加豐富,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

  【清代】以帖學的逐漸衰落和碑學的乘勢崛起為趨勢。

  最難得一見的“20景”

  近十米畫作一詩一景

  展廳入口,一幅長卷鋪開,孟城坳、華子岡、文杏館、斤竹嶺、鹿柴、木蘭柴、茱萸沜、宮槐陌、臨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欒家瀨、金屑泉、白石灘、北垞、竹裏館、辛夷塢、漆園、椒園等20景一一亮出真容。畫面上,雲谷蔥翠,雲山飛動,山水樹石皆筆力雄壯。

  宋人《輞川圖卷》上的這20景堪稱最難得一見的“景點”,每次開放時間不超過3個月,之後會“閉關”至少兩三年。

  如此珍貴的名畫,卻是一幅“三無”作品——不僅沒有作者署名,而且前無引首,後無題跋。國博專家認為,這是以唐代王維《輞川圖》或者其他宋人所繪臨摹王維《輞川圖》為藍本摹繪而成的。

  現實生活中,輞川位於今天陜西省藍田縣,唐代詩人宋之問的別墅就蓋在這兒。王維晚年隱居於此,並寫出了“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的名句。

  王維不僅住在輞川,還花錢重新構築點綴“藍田別墅”,並邀請好友裴迪四處遊玩,給各處景點寫下一篇篇“導覽詞”。據統計,兩人一共留下了吟咏輞川景物詩20首,並在清源寺墻壁上繪製《輞川圖》。同時,根據《宣和畫譜》記載,禦府收藏王維繪畫126件,其中有多件描繪的是輞川景色。

  如今,近十米畫作全卷展開,一詩一景對應,觀眾可以移步換景。

  八大山人繪“翻白眼魚”

  來自清初的“表情包”

  展廳裏,有一條最“驕傲”的魚——朱耷所繪《遊魚圖軸》。圖中大面積留白,上部繪製一尾瘦魚,魚的脊背濃墨貫穿頭尾,魚眼一筆圈成橢圓形,靠近上眼眶處以重墨點睛,是其典型的“白眼向人”畫法。畫面下部有幾叢水草,兩條小魚嬉戲其間,更顯出上面瘦魚的孤傲高冷。國博專家評價是“畫面構意造型新奇。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為何這條魚翻著白眼?恐怕要從作者的生平説起。如果從現代人的角度看,八大山人朱耷的一生堪稱“電視劇都不敢這麼編”。他出生時帶著光環,是妥妥的皇家血脈,明太祖朱元璋的子孫。兒時的朱耷,據説8歲能吟詩作對,十來歲就可以提筆畫青山了。不過剛到青春期,朱耷的人生就迎來了180度大轉彎——明朝覆滅,一夜之間,“前朝貴族”變成了“亡命之徒”。

  也是因為這些,隱居山林的朱耷選擇在書畫中寄託自己。他曾經留下這樣的獨白:“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

  在顛沛流離了二三十年後,朱耷回到出生地南昌,畫風也更加“不羈”。也是從那時候起,他的畫面上,小鳥、小魚都喜歡“翻著白眼”,一幅“愛看不看”的模樣,每一幅都仿佛是來自清初的“表情包”,令人忍俊不禁,而畫面上的大範圍留白也給人帶來無限的想像空間。

  對於這種畫風,有專家解讀,朱耷坎坷的命運影響著他的人生觀及藝術創作思想,其繪畫作品中多寄託著對清王朝的痛恨,對明王朝的眷戀之情。尤其是他將自己強烈的主觀意識融入畫中,注重魚、蟲、禽等物象的人格化表現,以象徵手法表達隱晦的寓意。

  展覽解碼

  文天祥的墨寶

  僅存三件作品之一

  文天祥留下的丹心絕唱,耳熟能詳。然而這位南宋名臣的墨寶卻鮮少有人看過。據統計,目前流傳下來的文天祥作品僅有3件,此次展出的《草書謝昌元座右辭卷》即為其中之一。

  這件作品是文天祥38歲時所書。通篇用筆多側鋒,筆力迅疾,流暢俏麗,一氣呵成。有人將這件作品,與文天祥同年所書《木雞集序》並稱雙璧。

  趙孟頫的家書

  大書法家當媒人

  大書法家趙孟頫當媒人,會説點啥?展廳裏就有一件《行書致張景亮信札冊》,這是趙孟頫寫給外甥張景亮的家書,裏面主要講的是代濮潤之子向景亮的女兒求婚的事兒。信裏説,想替濮潤的兒子求娶景亮的女兒秀姐,濮潤的態度“勤勤懇懇”。他的大兒子年紀稍微大了點,小兒子與秀姐年齡相當,“于理亦可許之”。信裏還提到“望付下草帖”。這裡的“草帖”就是俗稱的“八字”。

  除了內容有趣,這封信更是堪稱趙孟頫中晚年行書上乘之作。書札以碧色紙寫就,整體較為隨意,富於變化,給人以酣暢淋漓之感。

  乾隆閱武“實況”

  畫師妙筆記錄歷史

  古代沒有錄影機,很多重要畫面要靠畫師妙筆記錄。一幅弘旿創作的《閱武樓閱武圖卷》就記錄了乾隆二十八年,乾隆皇帝在西郊閱武樓閱武的真實場面。

  清代自康熙至道光年間,曾經多次舉行閱兵。每一次儀式都是按照一定規模進行,官兵、器械、旗幟、槍炮等各有定數。很多歷史細節,就是通過畫家們的紀實作品留存下來。

  多説一句,從畫家弘旿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他也是皇家子弟,和乾隆一樣是康熙的孫子。

  三朝四位帝王同場

  書畫彰顯皇家風範

  歷代帝王中,精於書畫的不在少數。他們大多從小接受“精英”教育,揮毫潑墨不在話下。此次展覽中就湊齊了宋明清三朝4位皇帝的書法繪畫作品,個中優劣還待觀眾品鑒。

  宋高宗趙構亮出的是一件《草書七言絕句團扇面》,上面抄錄了白居易《絕句代書贈錢員外》詩一首,通篇行距疏朗,用筆圓勁,清秀中寓老練。末行左側鈐“德壽”朱文葫蘆印。這位南宋開國皇帝在書法方面用功甚勤。他禪位太子、退居德壽宮後常用的印就是“德壽”朱文葫蘆印。因此,可知展出的扇面為其退位後所書,為晚年佳作。

  擅長繪畫的明宣宗朱瞻基展示的是《三封老喜圖軸》。畫中,一隻喜鵲回首立於湖石之上,3隻蜜蜂盤旋其上,石頭後面襯著修竹、蘭草。該畫粗中有細,勁健中含有工秀。

  康乾祖孫同題之作被擺在同一個展櫃裏——兩人分別用楷書和行書抄錄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冊。其中,康熙皇帝喜愛董其昌,而乾隆皇帝對趙孟頫十分欣賞,兩人書法一個“崇董”,一個“尚趙”。康熙楷書穩健老成、筆致敦厚,雍容閒雅中不失圓轉柔美;乾隆行書則筆畫秀麗、端莊圓潤,雄武之風已經不如康熙。本報記者 劉冕

  觀展提示

  ■時間:長期陳列(每週一閉館)

  部分展品展期約3個月

  ■地點:國家博物館南12展廳

  ■票價:免費

  展覽甄選

  “會飛的花”

  世界珍稀蝴蝶展

  時間:至3月1日

  地點:北京自然博物館

  亮點:本次專題展覽共展出500余件珍貴的蝴蝶標本、300余幅精美圖片以及豐富多彩的蝴蝶文化展品。

  展覽從“關於蝴蝶”、“蝴蝶秘密”、“蝴蝶世界”、“蝴蝶文化”四大板塊,以生物學、社會學等角度,立體解讀蝴蝶的神奇和奧秘,為觀眾呈現出千姿百態的蝴蝶世界和五彩繽紛的蝴蝶文化,帶領觀眾開啟奇幻又神秘的探索之旅。

  本報記者 李祺瑤

  “上合組織”成員國

  肖像畫藝術展

  時間:至3月29日

  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四層7、8、14號展廳

  亮點:肖像畫,在中國古代稱為寫真或傳神寫照等,是東西方繪畫藝術中的一個重要門類。

  展覽選取肖像畫藝術作為“上合組織”成員國交流展的主題內容,並借此建立一個藝術家的學術對話平臺,加強“上合組織”各國藝術家之間的文化交流、體驗和互動。參展的藝術家多達八十余位,涉及兩大洲的七個國家。其中,中國和俄羅斯參展的藝術家數量最多,年齡差距也比較大,作品的多元性更明顯。參展作品包括馮遠的《遠山—拉哈屯的父老鄉親》、劉巨德的《舞蹈家》以及國外藝術家創作的《孔子》《山地少女》《父親肖像》等。本報記者 任敏

  “翰海一棹”

  陳建國書法作品展

  時間:至1月19日

  地點: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

  亮點:展覽上,40余幅書法作品亮相,作者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陳建國。他曾策劃、組織並主編了古籍善本《中國歷代帝王翰墨選》《館藏曆史人物手札選》《米芾書法精粹》等文獻圖書。

  此次展出作品均是陳建國近兩年的新作,包括條幅、斗方、扇面等多種類型。有專家認為,陳建國書法以“二王”為宗,取米芾、黃庭堅之勢,以“逸”為主要創作特點,線條品質高、行筆節奏自然悠揚,控制到位,縱橫捭闔,灑脫爽勁,揮灑自如,既有對書法傳統的堅守,又有理性創新。

  本報記者 劉冕

  本版圖片除署名者外 均為國博供圖 本版製圖 張存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