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揚州大學圖書館保存民國學生檔案 含知名院士

時間:2014年06月30日 16:22 來源:揚州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昨天,記者在揚州大學圖書館內發現了“江蘇省精品檔案”——《南通學院及學生學籍表》,其中珍藏有徐冠仁院士、殷震院士、余松烈院士和昆蟲學家周堯的學籍檔案。

  1

  揚大圖書館

  珍藏四院士學籍檔案

  記者發現,揚州大學檔案館保存有南通學院農科民國十二年(1923)至1951年共計28屆畢業生的學籍檔案,這些學籍檔案包含歷屆學生的基本資料和每學年的學習成績表,其中不乏在農科各領域取得重要成就的科學家的學籍表,如民國十九年(1930)就讀于南通學院的第八屆畢業生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仁,民國二十五年(1936)2月就讀于南通學院農科畜牧獸醫係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殷震,民國二十八年(1939)就讀于南通學院農科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余松烈,民國二十一年(1932)9月就讀于南通學院農科的國際知名昆蟲分類學家周堯等。

  據了解,南通學院為揚州大學前身。1902年張謇先生創立私立通州師範學校,1906年通州師範內設農科,1930年在民國政府重新註冊登記時更名為私立南通學院,1952年,農科遷揚州,並組建為蘇北農學院。這些檔案不僅完整保存了學生的學籍基本情況,同時清晰記載了民國期間農科高等院校的專業課程、公共課程設置以及語言教學、軍事訓練等情況,對研究我國民國期間高等院校教育狀況有著重要的史料價值。

  2

  百年辦學路

  張謇創建通州師範學校

  “揚州大學,通州溯源,六校合併,屹立蘇中……”一段校歌,濃縮了揚大百年辦學的傳奇歷程。

  樹有根,水有源。追溯揚大歷史,當從我國近代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先生説起。張謇,江蘇南通人,字季直,號嗇庵,尊稱張嗇公,生於1853年,謝世于1926年。張謇從小刻苦好學,天資聰穎,1894年,張謇以殿試一甲一名(狀元)大魁天下,為翰林院修撰。

  他本可以沿著封官進爵的道路青雲直上,但列強入侵、國事日非、民不聊生的現實,特別是甲午戰敗之辱,激起了張謇強烈的愛國義憤。他毅然擺脫茫茫沉浮的宦海,以全部精力投身到興辦實業和教育事業之中。

  救國圖強,是張謇先生辦廠興學的宗旨。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初,張謇以通海墾牧公司名義籌備創辦通海農學堂。同年,張謇在南通南門外的破廟千佛寺創建通州師範學校。私立通州師範學校的建立,被孫中山先生稱為“開全國之先河”。

  縱觀張謇一生,他以家鄉南通為基地,通過興辦實業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通過興教辦學培養振興實業的人才,為後人留下了一份寶貴的歷史遺産。1953年,毛主席在懷仁堂接見全國工商聯代表時,對張謇侄子張敬禮説:“南通是很了不起,尤其是你叔父張謇就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

  為培養人才,發展南通經濟,1910年張謇將通州師範學校中附設的農科分離出來,發展為農業專門學校。1919年,農校上升為南通農業大學。1927年,南通農業大學與其創辦的南通紡織大學、南通醫科大學合併為“私立南通學院”。抗戰前夕,南通學院已是校譽隆盛,聲名遠播。從1930—1937年,南通學院培養了l000多名學生,涌現了許多享譽海內外人才。例如,1934年畢業生、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主要組建人徐冠仁;1936年畢業生、世界著名昆蟲學家、聖馬利諾共和國國際科學院院士、全國勞動模範、西北農業大學教授周堯等。

  3

  建國後發展

  1959年升級為揚州師範學院

  新中國建立後,黨和國家十分重視高等教育事業發展。1952年,國家決定在揚州建立蘇北農學院、蘇北師範專科學校和揚州工業學校三所大專院校,由此掀開了揚州教育史上新的一頁。

  1952年5月,南通學院農科的農藝係、畜牧獸醫係以及蘇南文化教育學院農業教育係、江南大學農藝係,在揚州合併組建蘇北農學院(1971年,南京農學院遷來揚州與蘇北農學院合併,定名為江蘇農學院)。

  同年,私立通州師範學校文史專修科、揚州中學數理專修科、蘇南丹陽藝術學校藝術專修科和蘇北師資訓練學校教育專修科,在揚州合併組建蘇北師範專科學校(1959年揚州師範專科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定名揚州師範學院)。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