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入駐百度百科數字博物館並正式上線,今後無論何時何地何人,都可通過網路身臨其境地“參觀”抗戰館。這也是首個抗戰類博物館入駐百度百科數字博物館。
網上看展覽如身臨其境
進入百度百科頁面,每日推薦第一個就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登陸數字博物館”。點擊進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就“站”在了抗戰館的大門前。臺灣同胞抗日鬥爭史實展、光輝典範——抗戰時期中國共産黨黨風廉政建設展和德國納粹死亡集中營——奧斯維辛集中營展呈現在首頁,點擊進入就可3D瀏覽這些專題展覽,“行走”在展廳內,足不出戶就能細細地品讀展覽,拉近距離觀看展出文物,宛如身臨其境。
抗戰館數字博物館還有部分珍貴文物的展出,比如總司令朱德為漢斯·米勒出具的服務證明書、軍政部兵工署第二十兵工廠德國造槍彈彈頭衝型機、北平學生移動劇團團體日記、勞工李二妮給父母的家書、張自忠將軍初葬處石碑、八百壯士“忠貞獎章”等,這些展品不僅圖文並茂地在數字博物館展出,還可以聽展品的講解,放大文物看細節。
超越時空限制隨時隨地訪問
抗戰館相關負責人介紹説,抗戰館數字博物館突破了空間的限制,無論何時何地,只要通過滑鼠或者手指,就可以身臨其境般瀏覽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數字博物館突破了時間的限制,通過技術手段保存臨時展覽的全貌,讓這些展覽永不落幕,讓愛國主義教育可以隨時隨地、不分晝夜、不分國界。同時,還可以進行圖片縮放、視角全方位調整,配合文字説明的錄音解説,充分領略身臨其境的體驗感。
通過百度數字博物館,民眾不僅能線上上體驗到博物館的現場實景,而線上下親臨抗戰館的民眾,還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的方式接入到線上,從百度百科中獲取珍貴文物背後的故事和更詳盡的介紹。這種打通線上線下的全程體驗,讓參觀體驗更加豐富,有效改變了博物館藏品的外延,讓用戶以最低的成本,跨越時間、空間的限制,共用知識,繼而改變知識沉澱和文化傳承的固有模式,讓歷史文化通過網際網路技術得以更好地傳揚。
另外,記者了解到,抗戰館數字博物館還將不斷豐富“館藏”,抗戰館主題展覽“偉大勝利”近期將進行調整,待調整後也將全面“上線”,下一步還將推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數字博物館,讓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史實全面“上線”。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同百度的此次合作,是一次具有起點和示範意義的嘗試,合作開啟了百度同全國更多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合作,用技術保留文化遺産,打造一條紅色之旅的大門。 X133(記者孫穎)
居民自導自演《抗戰烽火》
大刀、長槍、灰軍裝……上午9時許,抗戰劇《抗戰烽火》亮相宛平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作為“發現豐臺之美”主題活動今年首秀,“宛平之魂,紅色之源”主題活動拉開了宛平地區的紅色行動。
記者了解到,《抗戰烽火》的演員全部來自社區居民,最大的73歲,最小的也45歲了。舞臺劇主創陳寧告訴記者,今年是七七事變77週年,從今年3月起社區居民就開始排練這場舞臺劇。“在社區演出,逃難的情節和衣衫襤褸的景象讓年輕人特別震撼。”陳寧説,希望能把他們這老一代的記憶通過這種形式傳承給年輕的一代。
X133 劉平 攝J163 (記者孫穎)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