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70歲木匠畫家10年繪現代版“清明上河圖” 長80米

時間:2014年05月28日 08:49 來源:成都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5月24日下午14:30,“墨韻蜀都”書畫名家精品展在成都市美術館(成都畫院)開幕,展出各類優秀作品100余件,成都畫派颳起了一陣強勁的“蜀都風”。在這次展覽上,郫縣唐昌70高齡的木匠畫家張浴新(又名張育新)歷時10餘年創作的80米巨幅長卷《崇寧夢華卷》原作首次亮相,再現了川西古鎮曾經的繁華,被譽為現代版的“清明上河圖”。

  80米長卷重現曾經繁華

  人物上萬創作耗時10年

  “如今的唐昌古鎮,是古崇寧縣,歷史上十分繁華,純陽觀裏的玉皇樓,甚至成為成都望江樓建設的母本。”在張浴新老人兒時的記憶中,崇寧縣是重要的水陸碼頭,來自灌縣(都江堰)的燃料、建築材料等,都通過柏條河運往成都北門大橋。追隨著兒時的記憶,張浴新描繪了古崇寧縣五條街道、七宮八廟、九戲樓的建築格局,以及梁家大院、李家大院和成片相連的公館群。畫中建築以清朝、民國風格為主,人物更是栩栩如生。

  這幅80米長卷,張浴新老人持續不間斷畫了10餘年,日復一日,在創作過程中因大量抽煙導致他現在患上了嚴重的支氣管炎和哮喘。此卷僅人物就上萬人,得到了四川省美協名譽主席錢來忠先生的高度讚揚,並欣然為之題寫卷名。張浴新的老師、成都畫院畫家張幼矩在畫卷序言中寫道,“它是川西一個小縣鎮的一份歷史參照,更是蜀國文化的一段衍澤,亦是都江堰水系嵌在成都平原上的一顆明珠,而絕不僅僅是一場懷舊的遠念。”

  今年70歲的張浴新老人,生於唐昌古鎮,曾經是一名木匠,1959年進入唐昌修建社學習木匠手藝,1983年進入成都民盟社會大學專攻國畫,憑著對藝術的一腔熱情,他的作品多次參加各種展覽。

  張浴新老人告訴記者,搞創作題材很重要,選材不要怕小,不要怕土,越是鄉土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民俗的就越是民族的,應該多留意你身邊的題材,畫你熟悉的東西。他1993年開始進入《崇寧夢華卷》創作初級階段,1997年退休,全面投入長卷創作。

  畫這幅畫並非一帆風順,開始很長一段時間找不到感覺,反反覆複數易其稿,經歷困難和挫折。剛開始找到感覺偏又遇上病魔纏身,真是人忙馬不快,因生病住院數次,越是身體不好,相反抓得更緊,怕的是畫卷未完人先歸去,就這樣惡性迴圈。多少個不眠之夜,可説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終於繪就了這一幅80米長的“川西平原清明上河圖”。

  展出各類優秀作品100余件

  成都畫派颳起強勁“蜀都風”

  此次展覽由郫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新聞出版局、郫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郫縣書畫協會承辦,成都市推廣成都畫派領導小組辦公室、四川省文聯藝術院、《中國畫風》雜誌社、當代名家畫廊、四川金沙畫院支援。

  除了這幅令人讚嘆不已的80米長卷“川西平原清明上河圖”,此次精品展還展出各類優秀作品100余件,陣容強大,內容豐富多彩,形式題材多樣,品位格調高雅,在成都畫派颳起了一陣強勁的“蜀都風”。“我誠摯邀請全國各地書畫名家到郫縣觀光旅遊、采風創作,開設工作室、投資文化産業項目等,和我們共同書寫美麗郫縣的美好明天。”郫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曉平説。

  成都畫院乃大雅之堂,參觀者多為專業書畫家。在此展覽之後,郫縣還挑選了縣域內條件不錯的泡桐樹小學蜀都分校作為巡展地,走進校園,讓莘莘學子也能零距離的享受這些名家名作的墨香,激發更多青少年及眾多老百姓傳承書畫藝術的熱情。當天下午書畫名家走進美麗郫縣,開展學術論壇。泡桐樹小學蜀都分校相關負責人更是表示,將啟動書法課程進校園工作,爭創成都市書法示範學校。

  據展覽主辦方郫縣文廣局陳慧局長介紹,郫縣為古蜀文明的發祥地,孕育出了西漢哲學家、思想家嚴君平,文學家、哲學家、語言學家揚雄等歷史人物。客籍郫縣的一些文化名人如杜甫、陸游、張大千、葉聖陶等,也曾在郫縣留下深深的足跡。值得欣慰的是後繼有人,郫縣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人才,這其中就包括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郫縣書畫藝術群眾基礎深厚,書畫家、書畫工作者及愛好者數量眾多,分佈行業較廣,不少人造詣較深,地域特色較為鮮明,颳起了一陣成都畫派“蜀都風”。

  承辦單位郫縣書畫協會傅錄志會長告訴記者,這次活動是郫縣書畫協會成立後邁出的第一步,希望在領導和前輩的關懷與指導下,協會力爭搭建一個平臺,塑造一個品牌,打造一支隊伍,創建一種模式,腳踏實地地做好基礎工作,促進書畫人才梯隊健康成長。同時也力爭為書畫家們服好務,探索書畫藝術市場之路,使其有更加充沛的精力潛心創作出更多的精品。

  深度閱讀>>>

  從“辦文化”到“管文化”

  郫縣榮獲“四川省農村文化建設示範縣”殊譽

  “墨韻蜀都”書畫名家精品展隆重舉行,書畫名家“走進”成都西門口衛星城遊覽郫縣美景、舉行學術論壇,70歲郫縣木匠畫家耗時10年繪就80米“川西平原清明上河圖”……成都畫派強勁的“蜀都風”,僅僅是郫縣加強文化建設的一個縮影。作為推動政府由“辦文化”到“管文化”角色轉變的重要舉措之一,郫縣對全縣各類文化類社會組織進行了大力培育扶持,不斷增強其主動參與文化公共服務的熱情和能力。

  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有關精神,加快建設獨具特色的人文郫縣、文化強縣,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基礎,以基礎文化設施建設為重點,以建立科學考核體系為保障,以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準為目的,郫縣努力構建設備配套、網路健全、制度完善、保障有力、運作有效的縣域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的協調發展,被評為四川省農村文化建設示範縣。

  數字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務

  為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陣地的有效利用率,去年初,郫縣文廣局在全國率先研發了“郫縣公共文化數字服務與管理系統”,著手建立縣—鎮—村三級數字聯動管理、服務、監督和考核體系。

  目前該系統已初步完成軟體開發並在大部分鎮綜合文化站試運作。以該平臺為基礎的研究課題:“縣鎮村三級公共數字文化聯動服務管理平臺建設研究——以成都市郫縣‘公共數字文化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建設成果為基礎”已由文化部立項,納入2013——2014年度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設計研究課題。

  今年3月16日,文化部公共文化調研組蒞臨郫縣,對郫縣基層公共文化數字化管理服務探索實踐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專家組認為,郫縣的實踐在全國縣級公共文化數字化管理服務探索中具有重大突破性意義,走在了全國的前列,郫縣文廣局花小錢、辦大事,通過研發和運用郫縣公共文化數字化管理系統,實現了基層公共文化的統一平臺管理、資源統籌利用、服務整合供給,取得了顯著的實效。該系統好用易用,突出實用性,對盤活基層文化資源、提高文化工作效能、增強基層文化自覺具有重要意義,非常難能可貴。

  “郫縣公共文化數字服務與管理系統”建設的背後,是縣文化縣、鎮、村三級公共文化場館配套建設、硬體設施提升的堅強支撐。縣文化館、縣圖書館被文化部評為國家一級館,全縣14個鎮均已建立鎮綜合文化站並正常運作,全縣195個村(社區)均建立了文化活動室和農家書屋,基本實現電視“戶戶通”、廣播“村村響”、電影“人人看”目標。同時,結合城市道路節點打造,規劃建設了一批群眾文體活動廣場,提供了更多的群眾文化活動陣地。

  家門口接受免費藝術培訓

  “很多和我們家娃娃差不多大的小朋友都要學一兩門藝術課程,我們卻沒有這個條件。”在喜陽陽舞蹈藝術培訓學校外,前來接孩子放學的農民工鄭春英這樣説,“幸好現在有了免費藝術培訓,我的孩子才有了學習藝術課程的機會。我們更沒想到的是,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這樣的培訓。”

  不交一分錢學費,就能免費享受鋼琴、舞蹈、音樂、手工藝品製作、剪紙、書法、美術等16個藝術門類專業老師的專業授課。郫縣文化館建立了成都市市民文化藝術培訓學校首家分校,每年免費培訓學員3000多人次,現在有些科目的報名已排到2016年,市民文化藝術培訓學校已成為獨具郫縣特色的文化品牌。

  郫縣市民文化藝術培訓學校結合郫縣本地實際,一是在服務人群和對象方面向新市民群體有力傾斜,開設了新市民技藝班和新市民兒童班;二是在開設課程方面推陳出新,創造了把文藝培訓、技能培訓與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民間手工技藝推廣、作品回收、就學就業相結合的新模式;三是拓展服務半徑,擴大服務受益面。除了教學本部外,還將課堂延伸到了工業港農民工集中居住區,在重大産業化項目所在的德源鎮,設立了市民文化藝術培訓學校輔導點,開設了農民工喜愛的藝術課程。

  為了彌補偏遠農村藝術培訓的盲點,郫縣文化館還積極探索新的培訓模式,選取了具有公益培訓服務意願的郫筒鎮陽光藝術學校、安靖鎮喜陽陽藝術培訓學校、團結鎮藝蕾舞蹈學校進行公益培訓社會化服務試點,並授予以上三所學校“市民文化藝術公益培訓社會化服務示範點”牌匾,在全縣範圍內開展文化藝術免費培訓。目前,三個示範點共培訓近千多人次。

  記者 趙一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