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成立的中國現代文學館,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文學博物館,也是中國現當代文學發展史以及重要作家、文學流派的文學成就展示窗口。這座文學殿堂收藏了巴金、王火、阿來、楊牧、周克芹、馬識途等眾多四川籍作家的手稿、書信等珍貴文獻資料及作品,還專門為巴金和王火兩位作家成立了文庫。
巴金倡導成立文學館
實際上,中國現代文學館的成立,與巴金先生密不可分。據文學館工作人員介紹,巴老晚年意識到自己有把一個時代的印記傳承下去的責任,因此希望有一個專門的機構能夠收集、收藏、整理、研究和展現現當代作家的作品。1981年,他提出建立現代文學館的倡議。4年以後,文學館正式開館。不過10年以後,當時設在北京萬壽寺的舊館開始承載不下逐年增加的文物、書籍。又是在巴老的積極爭取下,如今的新館得以建設,並在2000年開館。如今,在文學館正門前的石碑影壁上,仍能看到鐫刻其上的巴老語錄:“我們有一個多麼豐富的文學寶庫,那就是多少作家留下來的傑作。它們支援我們、教育我們、鼓勵我們、使自己變得更善良、更純潔,對別人更有用。”“我們的新文學是表現我國人民心靈美的豐富礦藏,是塑造青年靈魂的工廠,是培養革命戰士的學校。我們的新文學是散播火種的文學,我從它得到溫暖,也把火種傳給別人。”
多位現當代四川作家手稿獲收藏
文學館成立以後,巴金多次捐出了自己的著作、書信、手稿和照片等。文學館的上百個作家文庫中,巴金文庫收藏了上千件巴老捐贈的物品以及和他有關的資料。其中《人民文學》編輯部捐出的上世紀80年代《家春秋》的清樣,上面還有巴老修改的痕跡。而另一位四川作家王火,也獲得被現代文學館成立文庫的榮譽。幾年前,《戰爭和人》作者王火將自己的手稿、信札、字畫、著作等4000多件珍貴文獻資料捐贈給中國現代文學館。多年來,馬識途、周克芹、阿來、楊牧、高纓、益西澤仁等四川作家都向文學館捐贈了書信或手稿,而另一位年輕的兒童文學作家楊紅櫻,也準備捐出部分手稿,把文學的火種和溫暖傳遞下去。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