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中國唯一專業指紋博物館:古陶器上存清晰指紋

時間:2014年05月27日 14:28 來源:揚子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每到節假日,南京的大型博物館幾乎都“爆棚”,其實南京還有一些小型博物館,也都是免費開放,其中既有公辦也有民營。他們有的在公園裏,有的藏身社區,雖然比較“低調”,但各具特色。各位“館主”捨棄“大而全”,只求“精而細”,熱衷抓取公辦大館忽視的細節,為公眾認識歷史打開了另一扇窗。但同時,這些館都面臨著經費不足的困境,民營館則更加艱難。端午節要到了,如果想了解這些小型館的詳情,可登錄南京市文廣新局官網(wgxj.nanjing.gov.cn/bwgpx/)查看。

  記者 張可 文/攝

  概況

  公辦館有20家

  主題五花八門

  南京公辦小型博物館有20家左右,主題五花八門,有展示老電影文化的丁山社區紅色記憶電影文化館;有南師附中內的魯迅紀念館,這是國內唯一建在中學的魯迅紀念館,圍繞著魯迅與南京、魯迅與附中、魯迅在教材中等專題,共有八間展室;顏魯公祠內的南京顏真卿紀念館;警官學院的南京中華指紋博物館等。

  丁山社區紅色記憶電影文化博物館設在丁山社區服務中心二樓。博物館最大亮點,就是展廳中央的“露天放映廳”場景復原。裏面有一排排放著蒲扇的小板凳、一棵“大樹”供人們乘涼避暑,一台膠片放映機正在轉動,旁邊的一塊小黑板上赫然寫著:今日放映《英雄兒女》。這樣的畫面,勾起人們觀看露天電影的兒時記憶。此外博物館還有一格格膠片組成的“星光大道”,上面記錄的是中國電影發展的“編年史”:1896年,電影傳入中國;1905年,中國拍攝了第一部電影《定軍山》;1941年,第一部大型動畫片《鐵扇公主》問世……

  中華指紋博物館位於江蘇警官學院,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專業指紋博物館。博物館陳列的多件古代陶器引人注意,在這些諸如民房小瓦、長明燈盤、盛器等物件上,都能看見一些清晰的指紋印記,這些指印都是製作者有意、無意留下的。有工匠更是由此觸發靈感,在一些陶器上用指紋繪製出精美的圖案。在博物館展出的實物中,要屬清代中晚期到民國時期契約、文書最多。其中一件光緒26年9月14日的“審訊記錄”,留下了革命黨人的左手全手。指紋博物館展出的圖片中有許多珍貴的圖片,如民國政要視察“中央警官學校”指紋實驗室的圖片。

  民營館有7家

  一家鍾情文史,其餘偏好收藏

  自2004年底,南京第一家核準登記的民營館——金陵文化館成立,民營館發展在南京已走進第10個年頭,南京開出7家民營館。在公辦館面前,民辦館的展覽規模、種類顯得勢單力薄。館主們吸引觀眾的辦法就是做出自己的特色。在軟體大道的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就以此思路運營。2000平方米展區不算大,目前有展品3700多件,其中不少是當年的實物,以及史料文獻。

  在展品中有一隻鐵桶。雖然不起眼,背後卻有故事。這是市民孟先生捐贈的,在日佔南京期間,孟先生的父親在鼓樓開了一家大餅店。日軍後來已成敗勢,軍需不支,連吃飯都成了問題。“我親眼所見日本女兵拿著這個鐵桶還有軍毯、銅桶到我家餅店換吃的……”現在這只鐵桶配上孟先生的説明,與蒐集的軍刀、手榴彈、鋼盔、面罩等戰爭實物,一起展示。

  從種類上區分,民間抗戰館是南京唯一一家文史主題的民間博物館,其餘6家主題集中在器物字畫等文玩藏品領域,但也別有洞天。近年玉器收藏大熱。常府街上的寶緣齋博物館,就是玉器的專題展。設有不同歷史時期的玉器展櫃,包括紅山文化、良渚文化、齊家文化等史前玉器,還有戰國、漢、唐宋、元明清各個時代的精品玉器,尤以良渚玉器和漢代玉器為特色,總計達600余件。江寧的百家湖博物館展覽展品收藏有王寵、王原祁、郎士寧、鄭板橋、齊白石、徐悲鴻、林風眠、傅抱石、李可染、吳冠中等大師的作品和油畫、瓷器、玉器、紫砂等器物。金陵竹刻藝術博物館是“竹世界”,展出的都是竹雕作品等。

  困境

  經費不足 收集文物渠道不暢

  不論是民辦館還是公辦館,目前所面臨的困難多是缺少經費。

  在圈內,吳先斌的民間抗戰館辦出了名氣,同行間頗受好評。2004年開辦以來,每年平均迎來觀眾1萬人次,其中不乏丹麥公使等各界要人。相比之下,這個館平日管理的只有三四個人,遇到重要來賓,吳先斌還得親自上陣做講解。吳先斌有自己的企業,“10年在博物館上花了兩三千萬,差不多賺的錢一半都砸進去了。”他告訴記者,他熟悉的企業界朋友都把賺到的錢投資房地産,只有自己把錢花在博物館上,做這項只賠不賺的事情。

  南京的民辦館不少需要企業資金支柱。江寧的百家湖博物館,就是利源集團的下屬單位,據工作人員介紹,展品也是集團老總的個人藏品。整個館在維護上每年要投入100多萬元。

  民間辦博物館,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南京收藏圈內的王世清有藏品幾千件,除了玉石字畫,還有歷代通訊設備、南京長江大橋當年的設計、建設實物這些話題性極強的藏品。但近些年都是打遊擊式的辦展,目前還在為找個固定地點努力。

  公辦小館也有自己的困難。丁山社區紅色記憶電影文化館告訴記者,目前管理缺少專業人士做講解,“社工只能兼職做講解員,無疑增加了工作量。”同時也沒有專項資金。日常維護用的都是社區的經費。

  除了經費不足,文物收藏這項職能上,小館無疑是短腿的。百家湖博物館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自己,由於法律法規限制,小館蒐集文物,主要的途徑就是拍賣行。而散落在民間的文物,有時明知是珍品,但也無能為力。“曾經有周圍居民,拿來一件東西,到我們館裏,開價也適中,我們一看就是好東西。但這件器物還裹著泥漿,散發著濃濃的土腥味兒,就知道這件東西來路可疑。”這位負責人説,大的公立館可以收下這件東西,不過小館去收,那就是違法,因為沒有法律資質。最終只有謝絕這位“獻寶人”,眼睜睜地看著寶貝從眼前溜走。

  利好

  民營館“補貼政策”即將出臺

  南京民營博物館的運作發展,並非完全只有民間力量。文化部門會對登記、註冊的博物館提供行業指導,專家諮詢服務,講解員培訓等等,同時還幫助辦館人鑒定展品,設計布展。但多項幫助中,唯獨沒有資金扶持。不過吳涓透露,南京對民營博物館的扶持正在醞釀之中,而且“很快就要出臺了”。這個“辦法”的主要內容,就是落實最實際、也最重要的“錢的問題”。

  同時,辦館人也希望,文化部門能從多方面提供幫助。“比如幫我們做做廣告。”民間抗戰館的吳先斌説。他告訴記者曾有友人建議他,在應天大街路口租一個廣告位。“一年十幾萬,相比之下,我寧願把錢花在收集展品上。”他認為,南京道路上路牌標示的景區、博物館,都是公立的。“如果也能標一下我們民營博物館,我們辦館人也很感激這份支援的。”

  ■連結

  南京民營館數量低於全國平均水準

  公辦小館都是免費開放,但大部分需要預約。而相關法律規定,民間博物館每年要至少向公眾開放8個月。記者了解到,南京的這些小博物館絕大部分超額完成任務,而且都是可以免費參觀的。

  日前在南京博物院召開的世界博物館日主場活動上,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公佈數據,全國博物館已達4165家,其中非國有博物館811家,佔比為19.4%。南京市文廣新局博物館處處長吳涓介紹,截止到2003年底,南京登記註冊的民營博物館共有7家,佔全市42家博物館的比重為16.7%。

  “雖然是文化事業,但辦好一個博物館,還得靠足夠的經濟實力。越富的地方,民營博物館越多。”據介紹,在數量種類上,南京地區的民營博物館不僅無法與北、上、廣相提並論,較之西部同類型城市成都也顯遜色。“南京的優勢在‘行業博物館’上,有超過20家。作為華東地區的科教中心,依託資源優勢,教育方面有魯迅紀念館、陶行知紀念館,行業上有指紋博物館、警察博物館等等。”

  ■他山之石

  國外民營館數量超公立 民辦館有基金會支援

  與國內公立博物館唱主角相反,在國外單從數量上,民營博物館就要比公立的多。有學者指出,西方國家民營博物館佔博物館總數的60%以上。在德國,幾乎沒有免費的博物館。門票價格在3至8歐元之間,個別的特殊展覽門票可達10至15歐元。一般來説,參觀一次博物館的價格比看場電影要便宜。當地的博物館運營者認為,價格不是人們是否參觀展覽的決定性因素,培養民眾參觀博物館的習慣非常重要。“英國模式”則是通常的展覽免費,特殊展覽則收取費用。英國的大英博物館,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它們都有上百年的歷史,而它們都是在民營博物館和個人給國家捐贈的基礎上才建立起來的,之後又不斷地發展壯大。

  民辦博物館在歐美已有久遠的歷史,現已形成社會化發展趨勢。在博物館事業發達國家,民辦博物館佔有重要地位。其特點表現為主題鮮明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博物館日益增多,參與博物館的教育功能更加突出,社區型博物館逐漸增多,博物館的數字化正在興起。許多國家對私人博物館的支援多采取免稅或惠稅政策,並有專門“基金會”對這類公益性活動進行支援。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