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國産片重塑自信:走出盲目跟風 回歸故事情感

時間:2014年05月27日 14:27 來源:新華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2014年的中國電影票房再次創造奇跡。截至目前,國內電影票房未到半年已破百億,其中國産電影票房佔比達56%。尤其可喜的是,在“過億”票房金榜上,一批關照心靈、充滿人文氣息的文藝片紛紛上榜,在引進大片“狼來了”的擔憂和商業片的喧囂中,國産文藝片回歸故事和情感,迎來屬於它的春天。

  數據顯示,截至5月21日,2014年中國電影票房達100.24億,跟去年相比提前一個月破百億。其中,國産片56.14億,票房前十位影片中,國産片與進口片各佔五席,《西遊記之大鬧天宮》以10.44億元居於首位。與此同時,《同桌的你》一舉奪得4億票房,《白日焰火》用過億票房改寫了中國電影海外獲獎國內無票房的尷尬,而老謀子的《歸來》上映一週票房已輕鬆破2億。

  文藝片回暖從去年開始。學院派導演薛曉露執導《北京遇上西雅圖》獲得口碑票房雙豐收,吹響了文藝片“破冰”的號角。此後,趙薇的《致青春》,一部主打“70後”懷舊的校園愛情片,一舉奪得7億多元票房,令業界瞠目。從《致青春》起,一股夾雜著懷舊敘事與心靈撫慰的文藝風迅速席捲大銀幕,今年以來,陳思成的處女作《北京愛情故事》和高曉松《同桌的你》以溫暖的銀幕情調各賺4億票房。

  與進口大片追求動作特效、視覺衝擊相比,這些國産文藝片用心靈慰藉與人文關懷走出另一條票房紅線。“70後”周宇文説,“無論是《致青春》還是《同桌的你》,這些電影都讓我感到親切,因為影片中所呈現的生活細節,都是10多來一直保留在我記憶深處的。比如卡帶,比如畫著李雷和韓梅梅的英語課本,比如和同學一起接新生小師妹的情形,還有大學校園裏無處不在的講座海報”。他説,看這些電影,其實是與10年前的自己和那段生活“約會”,親切而傷感,某種意義上説,“看的不是電影,是自己。”

  在這一波文藝片潮中,涌現出一批充滿人文關懷的優秀之作。青年影評人李佳説,他認為今年以來拍得最好的電影是《北京愛情故事》。5段年齡跨度從17歲到70歲的愛情故事,展現了當今社會物欲橫流的背景下,誘惑與忠誠、懷疑與背叛等人性層面的思考,片中人物命運的變化既有藝術性也有現實合理性,而最終傳遞給觀眾的卻是滿滿的“正能量”。

  和《北京愛情故事》相比,張藝謀的《歸來》將這種人文情懷上升到一種更高的歷史層面,對特殊年代的描寫,讓許多中老年觀眾重新走回影院,他們選擇以這樣一種方式回首那段歷史。電影並沒有刻意用一些特殊的道具、臺詞來渲染特殊年代的“符號”,而是用兩位主人公陸焉識和馮婉喻的淒涼遭遇,讓觀眾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貫穿那一代人始終的特殊年代的陰影。在兩人相逢不識的悲劇中,歸來與離去被巧妙地融合在馮婉喻的現實世界與內心世界中,讓很多經歷過那個時代的觀眾産生強烈的情感共鳴,而電影中對愛情忠貞不渝的堅守,同樣也贏得了許多“80後”、“90後”的心。

  文藝片異軍突起,開始讓中國電影人重拾信心,不再一廂情願地沉溺于所謂的商業大片,開始認認真真地講故事。據了解,除已經上映的文藝片外,陳凱歌《道士下山》、許鞍華《黃金時代》,以及張婉婷和羅啟銳的《三城記》、關錦鵬的《放浪記》,也將陸續與觀眾見面。這些影片大都是具有文藝氣質,專注于探討人性、人生,體現出強烈的人文關懷。

  對此,南影廠廠長、導演郭曉偉認為,與其説是文藝片大量出現,倒不如説是中國電影從前些年的盲目跟風、依靠噱頭製造話題的浮誇風中解放出來,回歸到以故事吸引人,以情感打動人的電影本位上。是不是將這些電影歸類于文藝片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國産片在經歷了古裝武俠大片熱等低端重復後,開始逐漸走出低谷,展現出自信的姿態。敢於表達心靈慰藉、展現人文情懷,這正是電影市場逐漸走向成熟的信號,從這個意義上説,文藝片越來越多,且具有票房競爭力是一件好事。 本報記者 徐 寧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