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銷售前景,黃彰國充滿信心。他説,大陸市場大,消費能力強,産品主要鎖定大城市裏的年輕白領,他們追求更有品質的生活,只要保證品質,不愁賣不出去。
黃彰國還去東北、華北等地考察土地,尋找更多合作機會,由於牛奶水果玉米的畝産經濟價值是普通玉米的近十倍,也受到了當地政府、農民的歡迎,甚至作為扶貧項目推進。他也在細節上下功夫,比如不惜增加成本使用保鮮效果更好的包裝。
黃彰國曾就讀臺灣科技大學,彼時的臺灣同學大多選擇了“體面”的工程師職業,只有他“腳踩兩地泥”走了一條相對不尋常的道路。談起創業的艱辛,他説,“其實就像在臺環島旅行一樣,最困難的是出發。只要勇敢邁出了第一步,再一步一個腳印的去執行即可。”
此外,在北大的求學經歷,也讓黃彰國結識很多朋友。目前,大陸共設立了41個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和12個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示範點,以鼓勵更多臺灣青年來大陸創業就業。“這是很好的機遇”,黃彰國説,大陸正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措施,希望有更多兩岸知識青年廣交朋友,抓住機會,尋求合作。
作為在北京學習、生活,並已然創業成功的前輩,他也建議臺灣青年可以先從在大陸求學、就業開始,走入基層真正體驗“在地化”生活模式。在此基礎上,再選擇適時、適地地創業。
“知名企業家王石的第一桶金也是賣玉米,希望我能重演歷史”,黃彰國笑著説。(完)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