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産資訊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網際網路+”推動北辰農業轉型升級 “新農民”駛入快速增收軌道

2016年08月19日 09:29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新華網天津8月18日電 臺灣火龍果在北辰區前堡村開花結果,徐堡大棗首次進入電商平臺銷售火爆……今年以來,北辰區現代農業發展搭上了“網際網路+”這班快車,從生産方式到經營手段都在加速轉型升級,催生了一批充分運用資訊化技術快速增收致富的“新農民”。

  臺灣火龍果在北方開花結果,高價暢銷市場,這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眼下就在北辰區前堡村實現了。走進火龍果種植溫室,滿眼都是豐收景象,又大又紅的果實像小燈籠一樣挂滿了枝頭,這批果樹是在二零一五年初定植的,經過一年多的精心管理,順利迎來豐收,採摘期能持續到十一月份。火龍果産自熱帶、亞熱帶地區,最佳生長溫度在二十五攝氏度以上,面對天津地區冬季零下十幾度的低溫,前堡村是如何維持果樹生長的呢?村合作社技術經理張長河一語道破,因為合作社建起了十座“網際網路+”智慧溫室。

  “有了這個高科技的設備一年四季都可以種高檔水果,天津零下二十多度,咱這棚裏還能保證十二度,白天都在三十五度,火龍果開花結果都能正常,今年效益一個棚能到八萬塊錢左右。”當地種植戶告訴記者。

  前堡村曾是陸地果樹種植村,2015年,村合作社在種植結構調整中充分利用網路資訊化技術,高標準建設了智慧溫室,溫室內通風、卷簾、灌溉等設備都是自動控制,還有太陽能集熱系統自動升溫,而這些管理措施只需一部手機就可以實現。張長河説:“凡是能上網的地方都可以操控大棚,手機也能控制,在家啊,開著車停到路邊啊,都可以控制大棚通風、澆水、蓋棉被、溫濕度、監控。”“網際網路+”使農業更加“智慧”,把不可能變為可能,也使前堡村農業發展像火龍果一樣紅紅火火,效益翻倍提升。

  與此同時,以大棗種植為主的徐堡村也傳來了好消息。徐堡大棗第一次進入網路眾籌平臺,就喜獲成功,市民爭相認購,大棗品牌知名度一下子開打了。據了解,徐堡大棗雖然是國家農産品地理標誌産品,可這個“金字招牌”並沒有使效益提升多少,因為棗農們一直在延用傳統的銷售方式。徐堡村黨支部書記李培軍説:“以前的銷售就是棗商到村裏來收棗,始終就是壓價,棗的價格上不去,每年都是這幾個棗商到村裏收購,我們大棗的知名度始終就是出不去。通過網上銷售、眾籌,我們的知名度也打開了,會有更多的遊客過來採摘,使棗的價格提升。”

  今年,臨近大棗收穫期,徐堡村還聯繫到了全國知名村鎮電子商務平臺——樂村淘,雙方合作把徐堡大棗推向全國。樂村淘特色館事業部副總裁徐海軍説:“徐堡村的大棗,這麼好的東西確實不應該只在區域性銷售,還是要擴大到全國去,我們可以幫助棗農把這些棗銷售到其他省份,預計要銷售一百噸左右。”“網際網路+”帶來了新的農産品行銷方式,拓寬了銷路,提高了品牌知名度,隨之而來的,是農民收益的顯著提升。

  今年以來,“網際網路+”已成為驅動北辰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引擎,從農業園區到個體農戶,從生産方式到經營手段,充分運用資訊化技術的事例不斷涌現,推動全區農業向著智慧、精細、高效方向轉型升級,最終受益的是鼓足腰包的農民。(完)

[責任編輯:郜利敏]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鳳梨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台灣網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