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生態農業在全國聞名,當地的蔬菜、水果受到大陸人的歡迎。早在兩年前,臺資企業秉承集團就落戶鄂州,欲在鄂州華容打造一個生態、有機農業示範園區,如今這個園區雛形已現。近日,記者來到這個園區,聽聽“臺灣農夫”的生態農業經。
臺資企業落戶鄂州華容簽約儀式。
在長江邊上發展起來的生態農業
“我們的理念首先是堅持心靈環保,然後才是現實中的環保。”公司董事長郭楊福告訴記者,看中華容,看中段店,主要是因為這裡的生態環境。這裡沒有工業企業,沒有污染,傳統文化也保存的不錯,是一塊修身養性的好地方。
“把傳統農業變成現代農業;把單一農業變成新型生態綠色生活的標桿;把農村田園變成農村最美公園……”説起生態農業經,郭總一下子滔滔不絕:通過全面建設,實驗園不僅可以為周邊農民增收,還可以通過現代科技改造土壤,調解氣候,減少污染。園區的有機農業生産模式也是對生態農業集約化的一個有力探索。“我要將段店建設成為一個美好家園,這個家園以農耕文化、健康教育、心靈環保為主軸,倡導回歸自然、返璞歸真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充分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提起華容的發展條件,公司副總經理周保清也有話要説:“這裡區位優勢明顯,屬於武漢一小時生活圈,輻射人口接近兩千萬,另外段店鎮三面環江、兩面環湖,在加上地形以丘陵為主,是發展生態農業和觀光旅遊的好地方。”
據悉,臺灣秉承集團是一家集日常用品生産到高科技産品研發的綜合性大型臺商獨資企業,董事長郭楊福個人資産逾百億元。2014年4月,該集團與鄂州簽約,投資建設“湖北鄂州華容臺灣農民創業實驗園(以下簡稱臺創園)”,項目總投資30億元,計劃招商臺資企業70家,目前已有15家企業前來預訂。為了建設這個美好家園,郭楊福費盡心血,從臺灣到鄂州,從鄂州到珠海,每個月都要往返多次,每年大年初三就從臺灣來到華容開始工作。
臺創園園區種植的農作物。
發揮示範效應 為農民植入現代農業的觀念
本地農民原本的思路是“望天收”,給他們植入現代農業的觀念,很是費了一番工夫。這過程中,臺創園的示範作用很重要。
“園區種植的名優水果6700畝,有機水稻1300畝,植物花卉300畝,玻璃控溫大棚16000平方米,這麼大的種植面積,以及種植理念和方法是當地想都不敢想的。種植只是生態農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探索建設生態有機農業産業化的標準。”周保清介紹。
這些都是秉承集團入駐華容,跟當地政府提出的發展目標的一部分。周保清説;“從秉承集團的角度來看,成本投入和責任負擔無疑都很重。但農業是個長久可持續發展産業,過程長效、可持續。農業是一個産業鏈,從土地流轉,到農作物精細化種植,到農業技術的科研開發,再到農産品深加工,整個産業能夠帶動很多東西。”
據介紹,公司在發展種養殖業的同時,還引進和培養了現代農業、科技農業技術團隊,設有現代農業栽培、土質、土壤分析研究室,農業生物防治研究中心等一系列科研機構,為的就是打造生態迴圈的農業産業。
段店鎮的生態農業大棚區。
土地流轉 促進農民就近就業增收致富
家住華容區段店鎮武勝村八組的吳彩藍,在家務農已有多年。2014年,秉承集團入駐段店鎮,吳彩藍家的田地被整體流轉。土地被流轉但他們一家卻沒有失業。吳彩藍和其他土地流轉農戶一起,加入了村鎮勞務公司,根據公司安排在創業園打零工。公司按照市場價格,男勞動力80元一天,女勞動力60元一天給村民付工資。一個月一般能有近千元的收入。
“不用出門就能賺到錢,而且收入也比自己種田高,我很願意把土地流轉出去。”吳彩藍興奮的説,“在家裏種田一畝地一年到頭也就能賺個五六百,現在把土地流轉出去,光租金就有五百,在加上平時在實驗園裏打打零工,一年也有近萬元的收入。”
環顧四週,像吳彩藍這樣在附近打工的人不在少數。鄭店山水雖美,但卻是鄂州最窮的地方,農業發展都是靠天收,更不用説次序往後排的第二、三産業了。據段店鎮黨委副書記萬興橋介紹,臺創園目前可解決附近村鎮300多人就近就業問題,臺創園僅去年就發放各類勞務工資450多萬元。附近四個村村民依託園區勞務輸出,人年均可增收1000元以上,有力的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
臺創園的發展只是華容區發展生態農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華容區按照加快發展生態農業的整體工作部署,聘請專家教授高品質、高標準編制全區生態農業發展全域規劃,以小生態、大經濟、大生態、大農業為主題,重點規劃好段店國家級生態文明示範區(突出打造73.8平方公里國家級生態區、國家級有機食品生産基地、國家級濕地公園、國家級中小湖泊保護典範),形成一區(生態農業示範區)、一園(農産品加工園)、一帶(樊寺線生態農業示範帶)生態農業示範新格局。(原載荊楚網“記者走基層”)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