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寧縣黃墩鎮堅持産業先行,以産帶鎮,以鎮促産,産鎮融合的發展思路,加快特色産業發展步伐,全力做大做強藍莓産業和藍莓主題文化園,建設小鎮的藍莓特色景觀,打造特色鎮的獨特形象。
“發展休閒藍莓種植基地是發展藍莓産業、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城鄉居民消費升級、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的必然選擇。”該鎮黨委書記何劉勝説。
反覆試驗
“藍莓第一園”建成
11月29日下午,黃墩鎮獨秀山腳下,放眼望去,一株株藍莓隨風搖曳。一處佔地30畝的四個大棚格外引人注目。儘管室外風大天冷,但走進大棚內,裏面卻溫暖如春。
“這就是新培養的南方高叢藍莓新品種,共有15000多株,一年春秋兩季挂果,在國內還是首個。今年已是培養第三年了,到明年4月底就可以成熟採摘,比室外普通品種提前了半個月;當年11月份,又新長一季,而且品質更好。藍莓成熟季節從每年的5月底到8月底延伸到每年的4月底到11月底。”大棚內一位管理人員介紹。
胡勇是安徽省農科院農産品加工研究所副研究員、藍莓種植專家。這個新品種正是胡勇多年研究的結果。16年前,全省還沒有一株藍莓時,他便將目光鎖定在這個“世界水果之王”上。十餘年間,他把藍莓種植技術琢磨透。
早在2004年,省農科院藍莓課題組來到懷寧縣黃墩鎮考察。這裡特殊的土壤、氣候條件,讓胡勇興奮不已。在當地政府的支援下,胡勇承包該鎮栗山村的一處林場種植藍莓。經過不懈的努力,2007年栗山有機藍莓基地獲得國家權威部門頒發的有機産品認證,該基地也成為安徽省第一個藍莓試驗示範基地。
雙季藍莓
果農有了更多收益
2010年,胡勇著手研究雙季藍莓育種和栽培。在投資200多萬元的藍莓高效栽培示範園。只要有空,他鑽進大棚一呆就是一整天。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六年多的研究和試驗,雙季藍莓成功在望。
據了解,雙季藍莓,一年春秋兩季挂果,錯開藍莓成熟期,克服藍莓集中上市的銷售難題,實現增産增收。為此,當地在引進、選育優良新品種的基礎上,結合設施栽培等現代農業技術,研究和實施藍莓優質豐産高效栽培新技術,在溫室大棚內種植,可實現溫濕度自動調控,採用水肥一體化的輕簡栽培管理模式。
雙季藍莓研究沒有成熟技術可供參考,探索過程很辛苦,它的培育成功,不僅能給社會帶來價值,也給果農帶來更多的收益。
前景廣闊
初步形成産業鏈
目前懷寧縣藍莓種植面積已超過1萬畝,並通過“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引入農業龍頭企業進行土地流轉建設現代化藍莓種植基地,不僅吸引了大批農村勞動力,還提高了農民收入,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初步形成了以良種繁育、規模種植、批量保鮮、藍莓食品加工和藍莓酒釀造為主要環節的産業鏈。
黃墩及周邊鄉鎮的藍莓規模種植面積已突破萬畝,今年總挂果面積達到5000畝,年産藍莓鮮果3000噸,這一數字還在逐年攀升。目前,藍莓酒、藍莓醋、藍莓汁等深加工産品已投放市場。此外,投資2.8億元的20000噸藍莓深加工項目正在籌建中。懷寧藍莓鮮果産量大、品質高,藍莓深加工品種多達上百種,市場需求量巨大,投資藍莓深加工業前景廣闊。
“今年京東中國特産懷寧藍莓館正式上線,通過電商平臺進行發售。而線上下,每到藍莓成熟的季節,來自省內外的遊客也會來體驗著採摘的樂趣。”書記何劉勝介紹。
記者手記
藍莓種植,在多數地方都採用公司化的種植模式。但在懷寧縣,通過“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不僅充分調動了當地農民的積極性,合作社經營模式對於農民增收效果也更加明顯。
為了促進藍莓産業的發展,黃墩鎮更是以多種方式加大對藍莓産業發展的促進力度。省、市領導對黃墩藍莓産業的發展也給予了高度肯定和讚揚。該縣更是作出了“以黃墩為中心,把藍莓産業發展成為全省重點産業”的新定位。
要想讓藍莓産業走上持續可發展之路,就要以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為方向,去做大、做優、做強,以現有的藍莓種植和加工為基礎,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産業經營為切入點,建成集藍莓種植、加工、觀光休閒余一體的現代農業園區。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