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産資訊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海南海口:不種莊稼種牧草 收割快行情好

2016年11月30日 09:37 來源:海南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精準施策助脫貧

  不種莊稼卻種草,“不務正業”的村民收穫了脫貧致富的“果實”。近段時間來,海口市瓊山區甲子鎮瓊星村的幹部和村民經過不斷探索,摸索出一條因地制宜的發展之路,在這片土地上“種”出了綠色的脫貧希望。

  因地制宜,摸索新産業

  11月22日16時,天微涼,瓊星村村民符秀蘭正和同村的幾名婦女在田頭切割牧草種苗,旁邊一大片翻好的土地正等待著新一輪播種。前幾天,她自家種的牧草剛結束第一茬收割,“賣價不錯,比原來種水稻好多啦!”這位40歲出頭的種植戶對這牧草有著特殊的期望。

  這在瓊星村不是個例。

  瓊星村位於海口的東南角,在這個出了名的“省級貧困村”裏,308戶有117戶是貧困戶,符秀蘭也是其一。“主要是地太貧,土地含沙多,種什麼産量都上不來。”説到這兒,瓊星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楊年生嘆了一口氣。在他看來,只要引進合適的農業項目,瓊星村就很有希望集體脫貧。

  可這個合適的項目,是什麼?早前瓊星村探索了很多年,都得不出答案。

  去年到這裡任職的楊年生很有幹勁,上任沒多久,他就帶著村幹部到處考察養兔、種植牛大力等種養産業。經過多次分析對比,楊年生把目光鎖定在麻竹和牧草兩種作物上。“它們不但銷路都很好,而且也很適合甲子的土壤特質。”楊年生説,沒過多久,大夥們就商量著通過“公司+農戶+土地”的模式,先在瓊星村發展農業示範基地嘗試種植。

  種草效益好,銷路不用愁

  萬事開頭難。基地還沒開建時,不少村民就對此很不理解,他們質疑“種草有什麼前途?能掙幾個錢?”

  該示範基地的經理鐘步貴卻對此充滿信心。他告訴記者,牧草、麻竹可以賣作飼料,也可以賣作種苗,這兩種作物長勢快,最快20天就可以收割一次,“算下來,一畝地一年至少可以賺5000塊呢!”

  除了收益好,牧草和麻竹的銷路也不用愁。“現在澄邁、臨高等好幾個市縣聽説我們這邊開始種草,都給我們打電話訂購,相信到了冬天,內地市場需求更大。”因為這份堅定,那段日子裏,楊年生和鐘步貴挨家挨戶做工作,連他們自己都記不得走了多少路,流了多少汗。

  牧草和麻竹種植孕育著新希望,也為村民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近來,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在農閒時到示範基地打零工。“在這裡,大家每天有90元的收入,離家還不遠,多好啊!”村民王銀笑呵呵地告訴記者。更可喜的是,就在前幾週,瓊星村牧草示範基地終於迎來第一次收割,截至上一週,整個基地已收割出牧草30萬斤,“我就種了2畝,可也收割了兩三噸,按照如今一噸350元到400元的市場價計算,這是不錯的收入啦!”

  村民們幹得起勁,幹部們也越來越有信心。現在,瓊星村已經陸陸續續種了200多畝麻竹和牧草。楊年生説,去年,瓊星村貧困戶達117戶,如今村裏只剩18戶貧困戶,相較去年減少了99戶。這大大地提振了他的信心和決心,“我一定爭取明年實現全村脫貧!”

  楊年生告訴記者,如今不少村民又拿出了更多的地準備種牧草,相信不久之後瓊星村牧草和麻竹種植範圍會越來越大。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鳳梨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台灣網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