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産資訊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福建閩江源頭:科技為現代農業發展“點睛”

2016年11月30日 09:28 來源:建寧縣農業局 字號:       轉發 列印

  建寧,是個山區小縣,同時又是農業大縣。雖然地處偏遠,但生態條件優越,農業資源豐富。

  如何創新機制,探索新路,推動縣域經濟發展?

  近年來,該縣立足生態資源優勢,借助大科技,持續創優生態環境、創特生態産業、創造生態財富,走出一條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共贏之路。

  目前,全縣共培育了高新技術企業2家、省級創新型企業7家、省級小巨人領軍企業4家,省智慧財産權優勢企業5家、省科技型備案企業10家;建立省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建立建蓮産業公共科技服務平臺1家,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網際網路+孵化器1家,眾創空間2家,新開發蓮子、黃花梨、獼猴桃、竹筍加工産品19個,整合示範各種綠色高效栽培技術20多項,共吸收中小微企業和創新團隊70多家。

  眼下,在閩江源頭建寧,科技之花正在蓮鄉這片紅土地上美麗綻放。

  新技術示範,驅動生態特色農業

  9月26日,建寧黃桃、黃花梨的採摘季早已結束,但在建寧縣綠源果業基地,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工人們忙著為果樹搭建棚架,然後將滴灌設施通過棚架,鋪設到每棵果樹下。

  “黃花梨、黃桃最怕遇上大風天氣,棚架栽培以後,枝條有了支撐點,抗風效果明顯。”綠源果業總經理付興安説,棚架栽培還有兩個好處:一是增加了枝條的負載率,挂果量增加了10%,二是通過拉線控制枝條方向,優質果數量提高到95%。

  早在2011年,綠源果業就進行棚架栽培試驗,100畝實行棚架栽培的黃花梨,比普通黃花梨增收了好幾萬元。

  如今,綠源果業又投資130多萬元,將棚架栽培面積擴大到456畝,並配套相應面積的滴灌設施。

  眼下,不僅是黃桃、黃花梨借助科技力量,就連黃花梨修剪下的枝條和蓮子殼等都可變廢為寶,作為食用菌種植的原材料。

  建寧縣是“中國黃花梨之鄉”,全縣10多萬畝黃花梨樹,每年僅修剪下的梨枝條就有兩三萬噸。縣農業部門與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開展珍稀食用菌代用料栽培技術研究,獲得成功,全縣修剪下來的梨枝,可滿足5000萬袋食用菌生産需求。建寧縣信龍農産品開發有限公司,正是借助梨枝條作為原材料,其生産的無公害銀耳全部銷往臺灣,農藥殘留量等426項指標全部通過當地檢測。

  眼下,建寧縣生態特色農業風生水起。目前已建立蓮子、果子、種子等12個特色經濟示範村,形成蓮子、果子、種子、林業、筍竹業、養殖業等七大特色農業基地。已突破新品種選育等技術難題,新開發蓮子、黃花梨、獼猴桃、竹筍加工産品19個,整合示範各種綠色高效栽培技術20多項。

  産學研合作,助力企業自主創新

  秋高氣爽,在建寧縣文鑫蓮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裏,工人們正忙著包裝一批銷往上海的蓮子嬰幼兒米粉。

  “企業要想越走越遠,離不開科技創新支撐。”公司老總帥金高説,文鑫蓮業依靠科技創新促進産業轉型升級,建立博士後工作站,先後與中國農業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福建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校開展合作。

  文鑫蓮業是一家從事蓮産品深加工的食品企業,是省級創新型企業。公司與中國農業大學合作研製的“蓮葉速溶茶”和“嬰兒蓮子米粉”獲得國家專利,還分別被中國發明協會評為國家金獎、銀獎,填補了國內空白。此後,文鑫蓮業與福建工程學院合作,蓮子剝殼、去膜、烘乾一體機成功試産。

  如今,文鑫蓮業已獲得4項國家發明專利,並擁有對蓮子、蓮葉、蓮梗、蓮芯等進行深加工的先進技術,開發出嬰兒蓮子米糊、蓮子糊等8大系列100多個單品,完成了從蓮的葉子到藕的全産業鏈開發與綜合利用,提高了蓮子的附加值,産品暢銷東南亞及北美等地。

  科技創新,為企業增加動力,提升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眼下,文鑫蓮業通過科技創新瞄準蓮子幹製品加工,綠田公司也不甘落後,將目光瞄準在蓮子養生保健飲料上。

  為了提升建蓮附加值,讓顧客喝上最新鮮的蓮子露,2013年,綠田公司對原料冷庫進行全面技改,保障一年四季都有鮮蓮加工。

  有了科技作支撐,綠田公司對蓮深加工的發展信心更足。目前,公司已獲得15項國家發明專利,並擁有了對蓮子、蓮葉、蓮芯等進行深加工的先進技術,開發出蓮芯雪、蓮子露、荷葉涼茶等8大系列20多個單品,産品暢銷並出口美國、日本、荷蘭等國家。

  近年來,建寧縣圍繞建設“閩贛省際生態産業集聚區”發展定位,著力把推進科技創新驅動作為推動調整産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提升發展品質的重要舉措。

  目前,一共培育了高新技術企業2家、省級創新型企業7家、省級小巨人領軍企業4家、省智慧財産權優勢企業5家、省科技型備案企業10家;建立省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建立建蓮産業公共科技服務平臺1家。

  巧借平臺,推動大眾創業

  9月18日,在建寧縣電商産業園內,電商——建寧公主艾美齡團隊正在加緊打包獼猴桃。“最近正值獼猴桃成熟季,每天的發貨量都在500件以上。”

  “剛開始創業總是很艱難,因為事業剛起步,不僅沒有打開銷路,人手也不夠,什麼事都要親力親為。”艾美齡説,還好,在建寧縣商務局的幫助之下,沒有走太多彎路,發展得比較順利。2015年1月,艾美齡成立了福建建寧縣建寧公主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合作團隊12人,全年的營業額達289萬元。

  不久前,蓮鄉建寧又傳來好消息:該縣的福建省閩域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被評定為三明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目前,在閩域電商孵化器孵化的企業超過40家,已孵化成功的企業35家,涵蓋了農業、科技開發、電子商務、傳媒應用等領域。

  為響應國家號召,加快電子商務的發展步伐,順應“網際網路+”的産業發展潮流,建寧縣不斷優化環境,加大投入,整合資源,搭建平臺,健全電商支撐體系。如今,電商平臺已成為建寧縣“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主要前沿陣地。目前,全縣電商從業人員已超過4500人,其中大學生就超過1000人。

  “經過閩域電商的孵化培訓,學到了很多外面學不到的知識和技術。”建寧縣鄉田穀物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健説,他從福建醫科大學畢業後,沒有從醫而是成為了一名“新農人”。在電商創業的道路上遇到了許多的困難,但是在閩域電商的幫助下,公司現在已經運營“黃桃小子”、“小健農場”等獨立品牌,並實現了對黃花梨、黃桃等本地農特産品從種植、包裝、銷售、電商及品牌運營的全産業鏈服務。

  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理念正日益深入人心。在建寧縣委、縣政府的號召與帶動支援下,各種新産業、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有效激發了社會活力,釋放了巨大創造力,成為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

  近年來,科學搭建就業新平臺,更好地服務青年發展,建寧縣商務局、團縣委、婦聯、計生等部門整合資源,大力幫扶創業青年,以誠信計生貸款、巾幗創業貸款等形式助推青年發展,引導青年自主創業。在提供資金幫扶的同時,還加強對青年創業者的培訓,並積極為創業青年提供項目策劃、專項技術、創業資訊、優惠政策等多方面幫扶,讓創業青年增強創業信心,提高創業成功率。

  目前,該縣已建立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網際網路+”孵化器1家,眾創空間2家,共吸收中小微企業和創新團隊70多家。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鳳梨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台灣網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