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産資訊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山東:為養而種 以養定種

2016年11月28日 16:13 來源:山東農業資訊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今年玉米行情不好,山東的很多籽粒玉米種植戶,面臨著“白忙活”的無奈。然而,東營市河口區農民李佃全,改種了全株青貯玉米,還有效益可算:能畝産1000斤籽粒玉米的地塊,全株青貯玉米産量多在3噸以上,收購價300元/噸,毛收入900元/畝,而籽粒玉米毛收入大約720元。

  李佃全敢於改種1000畝全株青貯玉米,得益於與東營福慶永牧業公司簽下的訂單合同。福慶永牧業是河口區“糧改飼”項目實施主體之一。“每收購一噸全株青貯玉米,區裏補助60塊錢。”總經理張光春説。山東省畜牧獸醫局副局長劉鳳軍介紹,2016年,山東被納入國家“糧改飼”試點,目前已在19個縣展開,其中國家級11個、省級8個。山東主推了“土地流轉-規模化種植-機械化收貯-規模化養殖”的“為養而種”草畜結合發展模式,以及“合作社流轉土地種植-牛羊養殖場-沼氣-種植飼草”或“養殖場訂單收購飼草-草食畜養殖-糞便-有機肥加工”的“以養定種”生態迴圈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種養結合、以養定種,科學種植、柔性推進的“糧改飼”之路。

  曹縣普連集鎮李樓寨村黨支部書記郭玉寶説:“規範化種糧,一是晾曬難,二是風險高。而種植全株青貯玉米能很好地解決這兩個難題。”

  劉鳳軍坦言:“因此,試點推進‘糧改飼’,必須明確‘以養定種’原則,以試點縣為責任主體,以養殖場為實施主體,探索穩定適宜的發展模式。”今年3月,山東省政府辦公廳發出了《推進“糧改飼”試點促進草食畜牧業發展的實施方案》,明確“青貯專用玉米示範片、優質牧草(苜蓿)示範基地”等重點項目,鼓勵奶牛、肉牛、肉羊等草畜養殖場申報。“每個試點縣可支配資金為500萬-1000萬元,一般選擇8-12頭奶牛、肉牛及肉羊規模養殖場為實施主體,每個實施主體補助資金總額不超過200萬元。”劉鳳軍説。

  東營市河口區主推了“土地流轉-規模化種植-機械化收貯-規模化養殖”的“為養而種”草畜結合發展模式。該區的神州澳亞現代牧場有限公司新戶養殖場,目前存欄奶牛2萬頭,其中泌乳奶牛6000余頭,日産鮮奶200噸以上。工作人員介紹,公司自承擔“糧改飼”項目後,在養殖場周邊租賃土地達1.2萬畝,利用項目資金改善了田間基礎設施,引進了專用青貯機械,建立了青貯飼料自屬種植基地。

  而在泰安市岱岳區,人多地少,土地流轉價格高,養殖場則重點對接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建立了訂單式青貯飼料種植基地。有的養殖場與新型主體合作,走種養結合之路,探索了“以養定種”生態迴圈發展模式。省畜牧局飼料處處長徐秋團介紹,河口區重點推進的以“大牧場、大流轉”為特點的“為養而種”模式,適宜於在土地資源豐富地區推廣,推廣一個,帶動一片,效果突出。岱岳區探索推進的“以養定種”發展模式,則適應山東人多地少的省情,更有推廣活力。

  目前,山東已發展連片1000畝以上的青貯專玉米種植基地192塊,總面積58.7萬畝;連片1000畝以上苜蓿種植基地達28塊,共計面積8.2萬畝。陽信縣的項目承擔單位鑫源肉牛廠等實施主體,與周邊的幾個村都簽了訂單收購協議,實現合同收貯面積3萬畝,大幅拉升了農民收入。

  “推進‘糧改飼’,‘改種’僅是基礎,‘更新模式’才是關鍵。”省畜牧總站副站長翟桂玉説。農戶改種青貯,雖然用途變了,但為了防風險,還按照籽粒玉米的種法種,影響産量。下一步,“以養定産”解決了農民後顧之憂,應以更新模式為重點。如種全株青貯玉米,要引進專用品種,增加種植密度,從而提高産量;可推廣青貯小黑麥+全株青貯玉米/甜高粱種植模式,甚至可以推廣青貯小黑麥+青貯春玉米+青貯夏玉米的“一年三作”種植模式。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鳳梨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台灣網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