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滿山人擁擠,果實熟了爛地裏。”這是近年來青龍滿族自治縣官場鄉山嶺高村種植安梨的果農們的尷尬。然而,近日筆者再次來到山嶺高村時了解到,今年的安梨早早就被銷售一空。
“前幾年賣梨很為難,摘下來根本沒人要,最後很多就爛掉,白白扔了。現在我家一萬多斤安梨一下就被拉走了!”村民唐國棟説:“市人防辦駐村工作組幫我們找到了銷路。”
“安梨是山嶺高村的支撐産業,做好了,群眾脫貧致富就有盼頭。”市人防辦駐村工作組組長劉守宏介紹,山嶺高村土地貧瘠,特産不多,但土質特點非常適宜安梨生長,因此安梨樹較多,栽植面積有1000多畝,過去一度是村民重要的收入來源。但是,近年來由於銷路不暢,每年有近一半安梨賣不出去,村民也無心管理果樹。
“有了銷路,農民才會有心勁兒。”駐村工作組決心先給山嶺高村的安梨找“婆家”。今年3月份,駐村工作組聯繫河北科技師範學院的專家來到山嶺高村考察,專家建議將安梨加工企業——河北燕禾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引進過來,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這樣既能保障公司原料安全,又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賣果難、收入低的難題,促進貧困山區脫貧致富。4月16日,山嶺高村與燕禾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公司以每公斤0.7元的保護價,每年收購山嶺高村250噸安梨。在此基礎上,通過建立公司生産基地的方式,實現産業融合,對傳統種植技術實施升級改造。
“以後果農每年都有了一份固定收入。”山嶺高村黨支部書記楊明一介紹,簽了合作協議後,駐村工作組積極聯繫河北科技師範學院的專家來到村裏,傳授修剪、嫁接等管理技術。同時,駐村工作組在基礎設施上下足了功夫,修建了300個集雨水窖,2000米上山作業路的路基已經完成。“山嶺高村的安梨又有希望了。”楊明一説。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