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産資訊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廣東:植保無人機掀農業新革命

2016年11月24日 15:48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他出身農民家庭,考上大學,卻因家庭貧困不得不外出打工。他努力考取了公務員,卻不安於現狀下海經商。他先後從事過流水線工人、建築工人、公務員、銷售代表,並最終成為百萬年薪的高級職業經理人。在接觸到無人機後,他又毅然辭去了百萬年薪職位,與夥伴成立了天鷹兄弟無人機公司,投身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業熱潮中,研發和推廣農用植保無人機。他叫李才聖,40歲出頭就走出了一條跌宕起伏又勵志動人的創業之路。

  如今創立短短一年多時間,天鷹兄弟已經成立了10家分公司,同時在寮國、泰國、馬來西亞成立分支機構。

  家庭困難放棄讀大學

  李才聖出生在江西省上饒市萬年縣南溪鄉。22年前高考,因為突然嚴重的急性腹瀉,李才聖放棄了數學考試,結果沒能考入重點大學,他父親認為進不了名牌大學沒什麼好讀的。當時家裏經濟特別困難,李才聖只好放棄了,第二年跟著村裏人走上了打工的路。在撕掉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天,他流下了難過的淚水。

  1994年年初,李才聖與高中同學到寧波打工,由於不懂寧波話很難找到工作,只好在建築工地做搬運工。後來他跑到地攤上買了個收音機,白天在工地上幹活,每天晚上跟著收音機學寧波話。45天后基本掌握了寧波話,他成功進入一家時裝企業。1996年,他被單位推薦參加寧波商檢局招聘考試,成為寧波商檢局實驗室一名工作人員。

  辭職下海結緣無人機

  20世紀90年代末,正值全民下海經商熱潮,李才聖毅然辭去了工作,隨著這股大潮前往深圳闖蕩。1998年8月,李才聖受聘于一家剛成立的生物科技企業,自最底層的推銷員做起,18個月他先後任職銷售經理、總監、總經理助理並晉陞為副總經理,時年28歲。

  2012年4月9日,一次機會他參與並策劃了隆平高科雜交水稻機械化制種和無人機輔助授粉技術評審會,從此他對無人機産生濃厚興趣。

  2014年11月,他毅然辭去了百萬年薪職位,與4位無人機愛好者成立了天鷹兄弟無人機公司,投身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業熱潮中。

  創業艱辛難擋激情

  李才聖説,“記得有一次我們測試飛機滿負載實驗時,正好遇到一個投行的老闆和一個安徽客戶前來看飛機。我們興致勃勃邀請客戶現場觀摩飛機測試。可是飛機啟動升空後,突然旋翼頭斷裂,飛機完全失控,導致飛機墜地,損失數萬元。這一次不但沒有吸引資金進來,更是把打算前來購買飛機的客戶也嚇跑了。”

  除了技術的難題,資金短缺是創業初期面臨的最大壓力。為了保證公司正常的運營,他把自己唯一居住的房子抵押給了銀行。功夫不負有心人,歷經半年多的努力,最終研發出“明星”産品——TY-787。該款無人機採用聚合物鋰電池做動力源,僅10kg不到,每小時作業效率高達80~100畝。於是短短數月,天鷹兄弟農用無人機好用易學被農戶相互傳播和推薦。

  無人機噴農藥可省40%

  “選擇農用植保飛機,主要基於國內無人機作業安全環境,其次我出生農村,深深感受到農村濫用農藥化肥導致生態環境破壞十分嚴重,農民深受農藥感染之苦,每年農忙季節打藥中毒的情況時有發生。”李才聖道出了進入該領域的初衷。

  如今,一架17kg植保無人機一天可以噴400至500畝,是傳統人工噴灑效率的30~50倍。如採用專業航化劑,對比傳統人工藥械可節省農藥40%左右。同時,無人機飛行過程中,槳翼旋轉形成下壓風場,能夠使藥劑與農作物葉片背面、作物根部等充分接觸,因此,防治效果比傳統地面機械更加可靠。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鳳梨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台灣網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