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溪是名副其實的中藥材種植大縣。如何依託這一資源優勢,致力脫貧攻堅,培育“一村一品、一戶一業”脫貧産業,補齊發展短板?
蒼溪堅持中藥材科學規劃,明確最佳適生區域、種植模式、種植規模,積極建立基地鄉鎮和村組,提出“打造中藥材百億産業”目標,全縣中藥材發展正全面提速。
走進岳東鎮石廟村千畝丹參種植基地,長勢喜人的丹參呈現出一片豐收的景象。據了解,丹參不僅可以食用,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市場前景廣闊。
過去,岳東鎮中藥材種植科技含量低、規模小、效益差,沒有形成産業。今年以來,該鎮瞄準推進丹參産業,通過組織群眾考察學習,召開現場會,深入田間地頭,手把手地將丹參種植技術傳授給農戶,讓群眾增強種植信心。
“我們在蒼溪考察了十幾個鄉鎮,大部分基本都能種植。丹參種植不是很挑田塊,海拔在四百至八百間都可以種植。”業主張剛倫在岳東鎮投資800萬元,註冊了蒼溪銀豐苗木專業合作社,結合岳東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引進優質丹參種苗,在新路、石廟、尖包等村成片簽約流轉土地2000畝,建成丹參核心産業園1000畝。
張剛倫介紹説,發展丹參産業,老百姓投入不是很多。種子、專用配方肥和生態農藥加起來,每畝成本僅一千零五十元,就算自己再花幾百元買油枯或尿素,每畝成本也就是一千五百元左右。投入一年過後基本上可以見效益。
今年以來,岳東鎮將丹參産業發展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堅持“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依託專業合作社提供種苗、專用肥料,農戶與公司簽訂合同,實行保底價收購,使企業、合作社和農戶三者結成了利益共同體,提高了群眾抗風險能力。同時,該鎮把資金投入作為産業發展核心,堅持“業主為主、群眾為輔”,不斷拓寬籌集渠道,有效解決資金瓶頸問題。為壯大丹參産業,岳東鎮還堅持用工業化理念發展中藥材産業,引進業主投資1000萬元,租賃土地15畝,新建丹參初加工廠1個,實現了中藥材就地加工,勞動力就地轉移,不斷提高綜合生産能力。
預計今年該鎮丹參産值將達到4000萬元,每畝可增收8000元。
中藥材是打造康養産業的朝陽産業和具有區位優勢的骨幹産業,也是産業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和高效立體種植模式及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推手。
如何做大中藥産業,從而要“藥”更多人,以實幹苦幹精神發展産業,從而實現增收致富?
對此,蒼溪堅持品牌立業,強化龍頭帶動,加快機制創新,做到在組織領導上、資金投入上和督辦考核上三“保障到位”;走好適地適藥的規劃路子、增值增稅的加工路子、藥旅融合康養路子和道地藥材的品牌“五條路子”。
龍山的川明參、陵江鎮的瓜蔞、歧坪鎮的白芨、五龍鎮的羅漢果……目前蒼溪中藥産業在各鄉鎮精彩“上演”。預計2020年,全縣將建設標準化中藥材産業基地20萬畝,中藥材初加工、深加工年消化幹品中藥材3萬噸以上,做大做響“蒼溪川明參”公共品牌,打造3—5個中藥材企業品牌,實現中藥材種植、加工、製造、銷售及休閒觀光全産業鏈,綜合産值達100億元。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