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産資訊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奉節岩灣鄉:300畝油用牡丹敲開村民致富門

2016年11月08日 13:43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新華網重慶11月4日電(通訊員 何燕 賈楨)“要掌握好窩距,密集一點最好,苗子放進窩後要把土踩結實。”近日,奉節縣岩灣鄉廟坡村村民們在來自山東菏澤的農技員的指導下,有序栽種油用牡丹,忙得不亦樂乎。

  岩灣鄉廟坡村是奉節縣2016年整村脫貧村,涉及5個村民小組,包含貧困戶311人。多年來,廟坡村村民都以種植馬鈴薯、紅苕、包谷等“三大坨”作為家庭主要經濟來源,不僅勞動強度大,收入也低。

  “缺乏産業,一直是制約廟坡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廟坡村村支書薛峰説。

  經過大量市場分析和實地考察,廟坡村村支兩委發現,油用牡丹是一種多年生堅果灌木,適生範圍廣,不僅省工、省時、管護成本低,並且産量高,出油率高,油質好,其根莖還可以作為丹皮入藥,經濟效益非常可觀。

  為此,廟坡村村支兩委最終確定通過發展油用牡丹産業來帶動群眾脫貧致富。在村支兩委的引導下,廟坡村從“中國牡丹之鄉”——山東菏澤引進12萬株優質油用牡丹苗,在1社2社發展油用牡丹300畝,作為該村“一村一品”特色主導産業,推動整村脫貧。

  “目前,廟坡村成立了文保專業合作社,村集體注入資金入股,村民通過土地入股,通過‘合作社+村集體+農戶’的三級利益分配機制,調動了廣大村民的種植積極性。”岩灣鄉鄉長孫勇説。

  “今年我家拿出3畝土地入股專業合作社,還免費領取了苗子,等到明年成熟後以保底價賣給賣給合作社,銷路就不成問題,同時還有定期分紅。”談及油用牡丹的發展前景,廟坡村2社貧困戶廖青松笑著説:“這真是一舉三得的好産業,更是我們致富的好出路啊!”

  岩灣鄉黨委書記楊毅也為群眾算了一筆賬:“油用牡丹畝産牡丹籽約700斤,目前的市場價格在每斤10元左右,除去成本後每畝可收入4000元,無疑為全村群眾增收致富注入新‘血液’。”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鳳梨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台灣網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