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在寧縣馬蓮河、九龍河、城北河的幾條川道,一棵棵棗樹上挂滿了沉甸甸、紅彤彤的九龍金棗。
在寧縣産棗的最佳地——新寧鎮高山堡村的茍村灣裏,上萬株棗樹果實纍纍、香飄四野,一派喜人的豐收景象。村民王俊鋒正在自家20畝的棗林裏收穫大棗。他告訴記者:“今年雨量適中,棗子果面乾淨、個大、無蟲,一棵樹可以打200多斤,比往年能多打四五十斤,最好的棗1斤可以賣20多元,今年100多棵樹能收入四五萬元。”
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金棗的栽植規模也在不斷擴大。據高山堡村村支書李如意介紹,僅在茍村灣,金棗的栽植面積就達到了900畝,最小的戶也有三四畝,村民的錢袋子也靠著金棗鼓了起來。
如今在寧縣,九龍金棗的栽植走向區域化佈局,栽植模式有棗糧間作、密植園、經濟複合林網、庭院棗園栽培等,栽培面積5.2萬畝,挂果棗園面積達到3.2萬畝,年産量0.4萬噸,銷售總額超過3200萬元。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