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水淹了之後,家裏的5畝水稻像是24小時在睡覺!”説這話的是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灣嶺鎮金妙朗村貧困戶候葉的大兒子候小輝,言語中有些幽默,但更多的是無奈。
颱風“莎莉嘉”過後,金妙朗村恢復了昔日平靜。10月22日12時,候葉和大兒子騎車從附近的工廠趕回家吃飯,“沒辦法,家裏的水稻今年算是絕收了,檳榔樹也被颱風刮倒了四分之三,但是日子還得繼續過,活還得接著幹。”候葉説。
記者跟隨候葉到水稻田裏查看被淹情況,經過兩天的挖渠排水,現在田裏的積水已經消退,但是還能收割的水稻幾乎為零。沒有水稻,就沒有口糧,接下來打算怎麼辦?面對這些問題,候葉説:“雖然我們家是貧困戶,但受災了也不能全靠政府來救助,要懂得自救。”
原來就在前天,候葉和大兒子候小輝商量後,決定把受災的水稻田清理乾淨,改種山茶樹,再加上自家檳榔地旁的4畝坡地,一共有9畝地,足夠發展新産業了。想法有了,可購買山茶樹苗的錢從哪來?“我們去找書記,他是從省農信社過來的駐點幹部,可以幫我們申請貸款。” 候小輝説。
“發展産業是好事,貸兩萬塊錢足夠買山茶株苗了,兩年還清,政府全貼息。”10月21日下午,候葉跟著瓊中灣嶺鎮嶺門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黃海軍到鎮上辦理貸款。一路上,黃海軍向瓊中農業部門詢問種植山茶的收益情況,山茶樹三到五年開花結果,如果管理得當遇上豐産期,一棵山茶樹能結300斤果實,今年山茶果的市場平均收購價為7.5元一斤。
算過這筆賬,候葉一家人覺得這兩萬塊錢貸得值,既不用交利息,也能解決災後恢復生産的燃眉之急。山茶樹低矮,遇到颱風天氣也不會有太大損失。
2014年,候葉的丈夫患肝癌,全家人為了給他治病而四處舉債,他們家是典型的因病返貧。如今,除了平時接受政府幫扶的雞苗、鴨苗,建房補貼,在颱風“莎莉嘉”過後,候葉一家人不等不靠,下決心自己貸款恢復生産,發展新産業。希望正在升騰,大家都相信,好日子就在前頭。
目前,金妙朗村的大多數村民還在經營傳統的橡膠、檳榔種植業,由於市場收購價格偏低,越來越多的村民希望能夠轉型。“山茶種植業發展前景廣闊,候葉一家利用災後重建的契機調整自家的産業結構,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如何調整全村的産業結構,幫助村民打通特色産業致富路。”黃海軍説。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