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畝平原造林後如何讓林地生金?林下經濟怎麼發展?什麼模式才適合本地發展?如今,這些答案在懷柔區橋梓鎮前辛莊村的林地內都能找到答案。這裡發展“林+”綜合模式,種出了林下經濟的“樣板田”。
説起前辛莊村的這塊平原造林區,附近的村民感慨頗多。起初林子種好了,看著林下光禿禿的,有些人便開始動起腦筋,在林下開闢了自家的小菜園,豆角秧順著樹苗往上爬,籬笆搭得密密麻麻。更有甚者,還把羊群趕進了樹林裏。小羊連啃帶蹭到是美了,卻可惜了這片剛種好的小樹。
了解到這種情況後,懷柔區園林綠化局立刻採取措施,圍繞平原造林成果做起林下示範區。他們與北京林業大學合作,整合利用北京林業大學等高校、科研機構的科技成果和優良品種,開展林地良種繁育和種植技術示範。當別人熱火朝天發展“網際網路+”時,這裡獨闢蹊徑做起了“林+”。經過專家的規劃設計,在這750畝林地裏,利用林下空地發展了“林+花”、“林+藥”、“林+菌”、“林+蔬”、“林+教”和“森林體驗”等多種林下經濟優化經營模式,堪稱林下經濟的“樣板田”。
懷柔區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説,這片林地共分為百草園、園藝園、農耕園、百合園、菊苑、玫瑰園六個區。目前,已完成林下種植面積475.8畝。其中,栽植花卉337.3畝,包括太行菊系列、夏菊系列、花帶系列、鮮切花系列、園藝系列等77個品種。種植藥材81.5畝,包括黃芩、射幹、紅花、石竹等26個品種,種植蔬菜57畝,包括紫蘇、紫山藥、黑花生等8個品種。
您可別小瞧了這一棵棵看似普通的植物,其實大多身價不菲,都是剛剛走出實驗室的稀有品種。如菊苑區內,由北林大自主開發研製的新品種金色穹廬和太行龍湫,都已入選美國新植物品種庫,後期可大規模用於城市、庭院等園林裝飾。
因此,在對這些植物的管護上,技術人員也十分細心。單就灌溉來説,為解決傳統人工拉皮管子噴水對嬌嫩植物造成損傷、澆灌不均勻等問題,技術人員專門研發了高架灌溉技術,灌溉直徑可達100米,上下兩層水柱可滿足高大林木和林下植物的不同灌溉需求,且較傳統灌溉方式節水節電40%以上。
目前,林下基礎設施和種植基本完工,預計明年春天可向遊人開放。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