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産資訊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蔬菜“漲”聲一片江蘇海門種植戶有人歡喜有人愁

2016年11月23日 09:30 來源:海門農業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連日來,海門市農貿市場上蔬菜價格“漲”聲一片,部分葉菜類的價格每公斤8元起,讓很多市民驚呼現在連蔬菜都快吃不起了。蔬菜價格漲了,種蔬菜的農戶應該樂壞了吧!可我們調查發現,高漲的蔬菜行情下,我市種植戶卻有人歡喜有人愁。

  蔬菜價格“漲”聲一片

  20日,我們走訪我市各農貿市場發現,近期蔬菜價格漲勢明顯,部分蔬菜的漲價勢頭有所減緩,還有部分蔬菜的價格依然高居不下。總的來説,目前市場上蔬菜價格與去年相比翻了幾番。

  早上8點,正在西郊菜場買菜的市民陳大媽告訴我們,她一大早就來買菜,卻沒有挑到合適的。為啥?一個字“貴”!接連問了幾家攤位,陳大媽都被告知,蔬菜的價格比上周漲了不少。“青菜要賣到5塊,現在又不凍,又不怎麼的,怎麼會這麼貴啊?”陳大媽埋怨地説,“這樣下去,蔬菜都要吃不起了。”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的常規蔬菜每斤均價超過了4元,其中芹菜、松花菜的漲幅最為明顯,價格是去年同期的好幾倍。青菜、大蒜等價格同比出現了翻番。其他地産葉菜比如生菜、菠菜,同比漲幅都在50%以上。不僅是葉菜,部分根莖類蔬菜價格也上漲明顯,如馬鈴薯、胡蘿蔔、花菜、白蘿蔔等,同比漲幅在30%至50%不等。

  “大蒜貴,因為大蒜種子的批發價貴,以前只要3塊多一斤,今年批到7塊,翻了一倍多,成本就高了。”經營戶介紹,葉菜類蔬菜主要因為本地供貨量少,目前都是山東等地的來貨。

  惡劣天氣導致産量大減

  為什麼本地供貨量少?蔬菜專家陳雲浩告訴我們,主要因為今年的氣候極不正常,嚴重影響了蔬菜的産量和品質。

  “目前市場上的本地蔬菜,一般都是8月份移栽種植。8月份,我市降水量很少,影響了蔬菜移栽品質。入秋以來陰雨天氣較多,尤其10月下旬出現持續降雨,雨量大、持續時間長,‘秋黃梅’對我市蔬菜生産造成了較大的影響。近期氣溫急劇下降,蔬菜生長緩慢,地産蔬菜供應量明顯減少,價格也水漲船高。”陳雲浩告訴我們。

  據市氣象資料,今年8月份,我市月平均氣溫28.7℃,比常年偏高1.6℃。當月降水日數5天,降水量19.5毫米,比常年偏少139.7毫米。10月下旬,我市降雨量208.1毫米,較常年偏多193.3毫米;旬日照時數7.7小時;陰天日數10天;旬平均相對濕度92%。11月份以來,陰雨剛止便遭遇冷空氣來襲,蔬菜的生長、採摘等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供應有所減少,導致價格上漲。

  設施農業有效抗災減災

  惡劣天氣,導致我市本地蔬菜供應量減少,漲價便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我們發現,受不正常天氣影響,多數露地蔬菜種植戶損失慘重,一些大棚蔬菜種植戶卻樂了。

  據了解,惡劣天氣對露地、大棚蔬菜種植都造成了影響。“8月份高溫少雨,蔬菜移栽難以成活。即使後來進行補栽,影響依然存在。10月下旬、11月後期的連陰雨,直接導致露地蔬菜幾乎絕收。即使是大棚葉菜類、茄果類,減産都在20%以上。不過也有例外,像大棚芹菜、露地松花菜今年受影響不大、産量較高。種植這些的農戶大賺一筆。”陳雲浩表示,總的來説,設施大棚的抗災能力得到了體現,“目前上市的本地蔬菜,都是大棚里長出來的。”

  陳雲浩告訴我們,陰雨天氣對大棚種植的影響,可以通過技術手段進一步減輕甚至規避。“受低溫寡照影響,大棚茄果類蔬菜掉果嚴重。有條件的,可以通過打補光燈等手段增加人為光照。”陳雲浩表示,我市一些連棟溫室大棚,採取多種技術手段,減輕了惡劣天氣帶來的影響。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鳳梨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台灣網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