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産資訊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上海:大蒜價格走高 菜價回落保證日上市量八千噸以上

2016年11月16日 11:13 來源:澎湃新聞 字號:       轉發 列印

  青菜4元/斤,大蒜10元/斤……上海最近的菜價讓部分市民有些看不懂。

  一般來説,11月正是上海蔬菜供應充足、菜價走低的時候,但2016年的11月有些反常,許多市民表示“吃不起菜”。

  11月15日,記者走訪獲悉,上海的菜價已有所回落,但菜場商販表示,大蒜還是賣不到,“論斤買的肯定沒有了,就一個一個買。”

  上海農産品中心批發市場表示,目前大蒜價格是2011年以來最高點。由於大蒜減産,市場供需發生矛盾,為投機炒作者提供了商機。11月15日,上海本地葉菜價格已經回落,但從外省市運進來的蔬菜價格還是高。

  另外,上海市農委表示,已定下蔬菜生産底線:確保地産蔬菜日上市量穩定在8000噸以上,其中綠葉菜日上市量不低於4000噸。

  “蒜你狠”歸來

  最近,上海市民安女士常常感嘆大蒜“吃不起”。

  “東余杭路菜場的菜價相對便宜,但是大蒜頭這些天也要賣到10元/斤。唐山路菜場的菜價貴一點,大蒜價就要賣到13元/斤。我買一斤肉的價錢也就10元出頭,今年‘蒜你狠’的價錢又回來了。”安女士説,平常閒著的時候,她會在家附近不同的菜場閒逛。

  11月15日下午,澎湃新聞記者來的上海雙陽路菜場。“基本上沒人買。我進貨就差不多10元/斤。賣12元/斤,其實賺不到什麼錢。價錢太高了我們也怕的,因為根本就賣不動。論斤買的肯定沒有了,就一個一個買。也差不多要1.5-2元/個,這幾年都沒賣過這麼高的價錢。我今天一整天也就賣出了3顆蒜頭。”一名商販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上海農産品中心批發市場常務副總經理張春華表示,目前大蒜價格是2011年以來最高點。由於大蒜減産,市場供需發生矛盾,為投機炒作者提供了商機。而在農産品裏中,大蒜因為耐儲存,冷庫裏可以放一年,也最容易被炒作。“如果是生薑或者馬鈴薯,放不到半年就發芽了。”張春華説。

  大蒜主産區價格如何?山東省金鄉縣大蒜專業批發市場資訊中心監測,近期大蒜的平均批發價格為每公斤13.25元,去年同期為每公斤6.9元,同比上漲92.03%。金鄉縣大蒜産業資訊協會透露,2015年11月,陰雨天氣持續近20天,還未等天晴,大蒜主産地突降大雪,山東、河北産地大蒜凍害較為嚴重。2016年上市期,全國大蒜總産量較去年相比減少20%左右。

  2016年11月14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表示,天氣原因、種植面積減少,使大蒜供給或産量減少,從而推高蒜價。另外也不排除一些資金炒作行為。

  澎湃新聞記者從國家發改委官網獲悉,國家發改委已部署山東、河南、江蘇三省大蒜主産區開展大蒜價格巡查,對具一定規模的儲存商、批發商進行提醒告誡,並對大蒜冷庫出庫、批發等環節摸底調查,發現串通、哄抬價格等違法行為,將迅速查處。

  另外,為加強大蒜等小宗農産品價格監測和預警,發改委已將小宗農産品價格分析預警系統納入“12358”價格監管平臺二期建設,目的就是通過及時研判價格走勢,發佈小宗農産品相關資訊,合理引導種植農戶和市場預期,避免小宗農産品價格大起大落。

  蔬菜價格有所回落

  “今天青菜價錢總算降下來了,平涼路菜場2.5元/斤。前兩天賣4元/斤的時候,我都嚇了一跳。”11月15日,一名上海市民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當天,在上海雙陽路菜場,澎湃新聞記者看到,青菜價格3.0元/斤。“這兩天本地菜多了一點,價錢下來了。上個禮拜一直都賣4元/斤左右。”一名商販説。

  蔬菜價格為何上漲?據上海市農産品中心批發市場常務副總經理張春華介紹,2016年10月,蔬菜主産區和上海都異常雨水多,直接影響蔬菜的生長。從11月15日市場行情看,上海本地葉菜價格已經回落,批發價從之前3.5元/斤,降到現在差不多1.8元/斤。但從外省市運進來的蔬菜價格還是高。比如,山東青椒,批發價還是1.8-2.5元/斤。

  批發商肖先生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這幾個月,運輸成本、人力成本一直在上升,加上客運車限載嚴格執行,每車貨裝得都比以前少,過路費還更高。所有這些費用,都會折成成本算在菜價裏。

  上海市農委官方數據透露,近期市郊蔬菜在田面積46.9萬畝,其中綠葉菜22.33萬畝,地産蔬菜日均上市量8200噸,其中綠葉菜上市量4250噸,市場供應總體平穩。據定點監測,11月上旬青菜每公斤田頭交易均價3.81元,較10月下旬有所上漲。

  不過,11月15日,上海市農委監測數據顯示,青菜田頭價2.39元/公斤,批發均價3.24元/公斤,價格均是下降趨勢。

  對於接下來的蔬菜生長形勢,上海市農委透露,雖然市郊有較為穩定的播種面積和抗災能力較強的設施菜田,但隨著天氣轉涼入冬以及氣候異常變化,對本市蔬菜生産會帶來較大影響。

  去冬今春,極端寒潮天氣對上海地産蔬菜生産也帶來不利影響,這也導致年初蔬菜價格居高不下。所以,今年上海各項應對措施相對儘量提前。

  比如,松江區和浦東新區等利用早稻茬口或果林地,已種植了一批“冬淡”期間上市的綠葉蔬菜,補充市場供應。這些蔬菜不是長在傳統的田間地頭,而是在水稻與水稻的茬口之間,果樹下的空地上。這是上海克服土地不足想出來的種植方法。這幾年,每到蔬菜淡季,都能看到。

  同時,上海市農委定下蔬菜生産底線:確保地産蔬菜日上市量穩定在8000噸以上,其中綠葉菜日上市量不低於4000噸。此外,分三個時段,完成“冬淡”期間8萬畝次綠葉菜生産的成本價格保險。確保一旦發生自然災害,使菜農的利益損失降到最低。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鳳梨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台灣網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