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連續陰雨天氣影響,揚城菜價出現明顯上漲,葉菜價格整體漲幅超三成。受此影響,平價店生意爆棚,推出的“平價蔬菜”出現“一早空”行情。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正是秋菜生長收穫的旺季,以及冬菜播種的重要時間段,如果陰雨天氣持續超過一週,今年冬季菜價有可能較高。
本週以來連陰雨
小品種葉菜價格漲三成
“今天淩晨出貨時,批發價漲得厲害,以青蒜為例,本週一批發價還在4~4.5元(每500克,下同),昨天夜裏已經到了6元,來得晚一點的,拿貨價全部漲到了6.5元!”沙頭蔬菜基地的呂萬祥介紹,茼蒿的批發價從週一的3.5元上漲到昨天的5元,韭菜的批發價從1.5元上漲至2.5元,小品種葉菜整體上漲幅度超過三成。
令呂萬祥沒想到的是,韭菜這種“大眾菜”的批發價能漲這麼高,按照往年行情,10月中下旬是韭菜最便宜的時間,去年這個時候批發價只有0.8~0.9元,今年價格是去年的3倍。
市價格監測中心對沙頭蔬菜基地的監測數據,也驗證了菜農的説法,如青菜,昨天田頭價1.5元,3天前為1.1元左右,上漲36.36%;茼蒿4.5元,3天前為3元左右,上漲50%;黃芽菜0.8元,3天前為0.6元左右,上漲33.33%;青椒1.5元,3天前為1.20元左右,上漲25%。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以往每年國慶節過後,由於距離聖誕、元旦這樣的大型節日還很遠,並且進入我市秋冬蔬菜批量上市季節,蔬菜價格在10月10日之後就會明顯下調,整個下調時間一般會持續到12月初。
“今年10月10日之後已經出現兩次明顯上漲,第一次是10月10日~10月15日,非節慶期間菜價不降反漲,在10月15日~10月20日,其實是有小幅下調的,本來以為價格穩住了,沒想到這次大雨一來,價格又蹭蹭直躥!”上述人士表示,今年蔬菜價格反常,受天氣影響很大。
2元菜“一早空”
果類蔬菜漲幅相對較小
記者走訪市場發現,由於出現罕見連續降雨天氣,平時喜歡到蔬菜批發市場“淘便宜”的市民只好就近買菜,價格相對便宜的“平價店”和“田頭蔬菜直供點”成了不少市民買菜的首選。
“今天農貿市場包菜的零售價是2.5元,我們田頭蔬菜直供點是2元,早上來了4筐包菜,大概有200公斤,兩個小時不到就賣光了。”荷花池農貿市場一家田頭蔬菜直供點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按照一個人買一個來算,這麼多包菜相當於接待了160位左右的顧客,相當於平時顧客量的2倍。”
“只要是2元左右的平價菜,基本都是‘一早空’。”寶帶平價農貿市場負責人蘇立宏表示,這次下雨時間比較長,耐儲蔬菜的銷量也出現大幅上漲,比如山藥、大白菜、馬鈴薯、洋蔥等,整體漲了三成左右。
不過,記者了解到,相對於小品種葉菜,果類蔬菜的漲幅相對較小,如番茄週一批發價為2.4元,昨天批發價為2.9元;刀豆週一批發價為4元,昨天為4.5元。
若降雨再持續
今冬市民吃菜可能不便宜
記者昨從沙頭蔬菜基地了解到,目前正是我市秋季蔬菜生長收穫的重要時間,也是冬菜播種的季節,因此,這一輪降雨天氣對揚城本地菜的影響很大。
“連續的陰雨天容易導致葉菜爛根,纖維量越少、越嫩的蔬菜,爛根情況越嚴重,今天的大雨過後,我們蔬菜基地田間雖然積水不深,但已經能夠看到田間有明水,説明土裏的水已經完全飽和,如果這種情況超過48小時,生菜、菠菜就會出現爛根,相對而言,花菜、包菜這種含纖維量高的蔬菜會好一點。”沙頭蔬菜基地一位菜農介紹。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目前揚州氣溫在15℃~20℃之間徘徊,而這一溫度正是蔬菜生長最迅速的季節,對土壤濕度的承受能力也最差,“一旦到10℃以下,蔬菜長得慢了,相對抗澇能力會強一點,下雨就對蔬菜生長影響小了。”
“我市蔬菜價格大幅上漲,不僅是因為陰雨天氣不利於蔬菜生長、採摘,蔬菜供應量下降,還因為蔬菜種植大戶有減少的趨勢,今年天氣多變,種植蔬菜大戶的風險大,此外,種植蔬菜的經濟效益不及種植水果經濟效益好,也導致了部分菜農轉行。”市價格監測中心工作人員表示,目前田間蔬菜可供貨源不多,預計近期揚城蔬菜價格將持續高位運作。
“以揚州市民冬季最喜歡吃的大白菜和揚州青為例,今天揚州青的零售均價已經達到了3.5元,而現在還沒有到揚州青需求量最大的時候,霜降之後,揚州青變甜了,銷量將是現在的五六倍,所以如果這次降雨持續一週以上,不但是現在,今年市民冬季吃菜肯定要多掏錢了!”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吃什麼最划算
供應量增加,水産再“跳水”
那麼,最近市民的“菜籃子”當中,什麼品類比較划算呢?市物價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隨著天氣轉涼,我市淡水魚市場供應量增加,價格出現新一輪下調,均價環比下調12.03%。
數據顯示,我市各大農貿市場鳊魚、鰱魚、鯽魚零售均價分別為8.72元、6.78元、9.06元,與10月13日比,分別下調12.8%、3.97%、9.4%,環比分別下調16.48%、3.97%、13.22%。
業內人士分析,此次淡水魚價格下降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目前正處於養殖魚類的集中出塘期,市場供應充足;二是距我市秋汛開捕已超過兩個月,野生魚上市量增加,倒逼養殖魚價格下調;三是天氣漸涼,水産品運輸成本降低,運輸損耗減少。
“後期我市水産價格將以穩為主,因此,市民在買菜的時候不妨多選擇一些水産類産品,價格要實惠得多。”上述人士表示。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