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29日電(記者姚潤豐、李柯勇、于文靜)新中國成立以來罕見的雪災仍在持續中。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為什麼我國還會發生如此大規模的降雪和低溫天氣?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專訪了中國氣象局的有關專家。
已有5個省降雪持續時間超過百年一遇
根據中國氣象局預測減災司提供的最新數據,今年1月10日至28日,已有湖北等9個省份降水量超過20年一遇,其中四川超過50年一遇,陜西超過70年一遇,而甘肅、青海則超過了百年一遇。
從降雪持續時間來看,1月10日至28日,已有江西、湖南等11個省份降雪日數超過20年一遇,其中河南、陜西、甘肅、青海、山西等5省超過了百年一遇,安徽省降雪則是有氣象觀測資料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
截至1月27日,武漢和長沙兩市已連續近半個月日平均氣溫接近或低於零攝氏度。歷史記錄也為人們認識這次低溫天氣提供了參考指標。湖北、安徽西部、江西西北部、湖南和貴州大部的氣溫比常年同期偏低2至4攝氏度,湖南、湖北省雨雪冰凍天氣是1954年以來持續時間最長、影響程度最嚴重的,江西省雨雪冰凍天氣是1959年有氣象觀測資料以來影響最嚴重的,貴州26個縣(市)的凍雨天氣持續時間突破了歷史記錄。
據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楊貴名介紹,與多年相比,今年這場暴風雪最大的特點就是雨雪天氣過程時間間隔短。他説:“三九天雨雪天氣頻發並不少見,但是今年15天之內發生了三次過程,幾乎一星期一次,而且每次都是持續時間較長的大範圍的降雪,這在歷史上是比較罕見的。”
“拉尼娜”現象下的大氣環流異常是雪災“禍首”
“造成近期大範圍強雨雪天氣的直接原因是大氣環流異常。”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孫軍説。
他分析,從中短期大氣環流演變上來看,今年入冬以來冷空氣比較頻繁,暖濕氣流活躍。尤其是1月份以來,中高緯度的環流以經向型為主要特徵,冷空氣活動頻繁。此外,副熱帶系統偏強,較常年同期的位置偏西偏北,有利於把南方的暖濕氣流向北輸送。一方面是北方的冷空氣很活躍,另外南方的暖濕氣流又源源不斷向北輸送,冷暖氣流交匯的位置主要位於我國中東部地區,為出現大範圍雨雪天氣創造了有利的環流條件。
而今年大氣環流異常與正在赤道中東太平洋發生的“拉尼娜事件”有關。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李維京介紹,從氣候變化上來看,目前赤道中東太平洋上海溫偏低,是“拉尼娜”現象的表現形式之一。統計分析表明,強拉尼娜事件發生的當年冬季和次年春季,中緯度大氣環流的經向度可能加強,即冷空氣活動頻繁,易造成我國北方和東部大部地區氣溫偏低,長江以北地區降水偏多。
為什麼今年大雪遲遲不肯“退去”?專家們將其原因歸結為大氣環流的穩定。孫軍説:“正是由於這段時間大氣環流穩定少變,西南暖濕氣流和冷空氣一直持續在北緯30度附近,尤其集中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才讓雨雪天氣近期不會出現明顯轉折。”
楊貴名介紹,影響我國的冷空氣主要有幾種:一是冷空氣團是從極地方向過來,如蒙古國、貝加爾湖方向,冷空氣較強,主要以大風、降溫過程為主。二是冷空氣團從西伯利亞方向過來,也會帶來大風降溫的天氣,但強度不如前者。還有一種,是從西路過來的冷空氣,比如從冰島起程,經歐洲地中海,自西向東而來,這類冷空氣容易帶來大範圍的降雪過程。
“我國今年連續出現降雪過程,就是由於從西路來的西南暖濕氣流,與東路貝加爾湖以東的冷空氣在黃淮、江淮、江南北部一帶相遇,再加上黃淮一帶暖濕氣流比較活躍,容易出現大的暴雪天氣。”楊貴名説。
未來天氣趨勢如何
1月28日,長沙遭受大雪襲擊,市區交通嚴重受阻,圖為在大雪中行駛的汽車。新華社記者龍弘濤 攝
中央氣象臺專家向記者提供了未來天氣的最新預測結果:
——未來3天。受冷空氣和西南暖濕氣流的共同影響,南方大部地區仍將維持陰雨雪天氣,湖南南部的部分地區將持續強降雪;江南南部、華南北部和西部的部分地區有中到大雨,局部地區有暴雨;青藏高原東部、西北地區東南部、西南地區等地的陰雨雪天氣仍將持續。貴州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江西中部以及廣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區的凍雨天氣仍將持續。
——未來10天。預計江南、華南以及貴州等地氣溫持續偏低;2月2日之前,西北地區東南部、西南地區大部、江淮、江南和華南地區陰雨雪天氣仍比較多,低溫雨雪等天氣將給交通運輸帶來較大影響;之後,持續多日的雨雪天氣將有所減弱,範圍明顯縮小。
——2月份。預計全國降水偏多、溫度偏低的範圍將會比1月份明顯縮小,月內影響我國的冷空氣過程主要有兩次。
預計2月除新疆北部、內蒙古西部、甘肅中西部、重慶東部、湖北大部、安徽西南部、湖南北部、江西西北部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外,全國其餘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青海西南部、廣東東部和福建南部偏高1攝氏度以上。
預計2月份,新疆北部、內蒙古西部、甘肅北部、重慶大部、湖北大部、河南南部、安徽大部、江蘇大部、上海、浙江、福建北部、江西北部、湖南北部、貴州東北部、廣西南部、廣東西南部和海南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湖南東北部、江西西北部和湖北南部等地偏多兩成以上。全國其餘地區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少,其中吉林大部、遼寧大部偏少兩成以上。
面對極端天氣事件,我們該怎麼辦
要是換在我國北方,這次大範圍降雪無論從降雪量還是持續時間來説,都並不稀奇,但是在南方一些地區卻造成了數十年不遇甚至百年一遇的災害。專家認為,主要原因是南方廣大地區防寒機制相對薄弱。
李維京建議,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除了加強建立南方地區的防寒機制,積極做好災害防禦措施外,還要提高公眾對暴風雪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防範意識,及早採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
他認為,應對極端天氣,氣象部門責無旁貸,要做好對低溫、雨雪、冰凍天氣的監測分析、預報預警和災害影響評估工作。然而,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下,冰雪災害成災因素複雜,對雨雪預測預報難度也在不斷增加。
專家提醒公眾,在暴風雪天氣易發的季節,應密切注意天氣預報,加強交通安全保障,及時清除路面冰雪;加強水、電、氣及通信設施的除冰除雪和防凍工作;加強農村房屋、蔬菜大棚等農業基礎設施的加固工作,固緊室外搭建物;加強戶外工作人員及農民的防寒保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