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人類航太史上最盛大的一次謝幕演出在美國佛羅裏達州上演。近百萬人涌向卡納維拉爾角,現場觀看了“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第三十三次,也是最後一次飛向太空。
當太空梭真正告別歷史舞臺的時候,依然讓許多人戀戀不捨。畢竟在過去30年裏,太空梭的故事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長,它的每一次發射、飛行和返回,都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激發了全世界公眾對航太、對宇宙探索的興趣和熱情。
回顧人類探索太空的歷史,太空梭留下濃重一筆,也給我們帶來了諸多的啟示。
啟示一,人類的科學探索前仆後繼、永無止境。早在80多年前(上世紀30年代),奧地利人森格爾就繪製了用火箭發動機作動力裝置的飛機草圖,提出了發展可重復使用的火箭飛機作為飛向宇宙空間工具的思想。此後,人們開始研究一種能像普通航空飛機一樣、可進行天地往返的太空梭,但是因為技術條件的限制,當時根本無法實現。經過幾代科學家的努力,人類逐漸研製出多種洲際導彈、運載火箭、載人飛船和大型噴氣式飛機,為太空梭的研製積累了經驗,儲備了技術。直到1981年,森格爾的夢想終於變成現實,世界上第一架太空梭“哥倫比亞”號成功進行了54.5小時的太空遨遊,把載人航太事業帶入一個新階段。
啟示二,無論面對任何挫折和犧牲,也要不屈不撓、迎難而上。太空梭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其安全性和可靠性一直受到質疑,特別是“挑戰者”號和“哥倫比亞”號于1986年和2003年相繼失事,導致14名宇航員犧牲,成為人們心中揮之不去的痛。但是,正是在種種挫折中,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和堅持讓太空梭為人類太空探索立下了赫赫戰功:135次飛行,355名宇航員,8億多公里行程,運送1750噸貨物,2000多個在軌科學實驗……
啟示三,探索未知太空需要跨越國界、攜手合作。太空是屬於全人類的,太空探索不需要過度競爭,需要的是各國的攜手合作,才能實現更好的效果。1995年,正是“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與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實現歷史性對接,宇航員在太空“串門”,開啟了太空探索國際合作的新時代。此後,有16個國家參與國際空間站計劃,攜手展開科學實驗。
如今,太空梭雖已遠去,但人類探索太空的步伐卻不會停止。人類終要跨出地球,太空梭帶來的經驗和教訓都將是人類建造更先進、更完美航太器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