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交響樂《人文頌》赴臺交流演出  >   精彩圖片  >   正文

在巴黎感受東方文化“心跳”

2013年09月29日 10:43:00 來源:深圳商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啟示2

  中華傳統文化的現代詮釋

  仁義禮智信,絕不是陳腐的説教,而是可以化身嶄新的時代觀念。《人文頌》的創作,意圖通過發掘中華傳統文化主流價值觀念的主旨內涵,從中擷取精華,加以分析提煉,對接當代中國先進文化價值觀念,使之在向現代文化的創造性轉化過程中,煥發出新的生命與活力。

  ——《人文頌》撰稿藝衡、韓望喜

  仁、義、禮、智、信,《人文頌》為中西方觀眾展現的,並不是中國人記憶中這5個字的簡單複製。

  似曾相識,卻又面目一新——仁,是博愛,“四海之內皆兄弟”;義,是正義,正義之士是中華民族的脊梁;禮,是秩序和諧,“禮之用,和為貴”;智,是明辨是非善惡的大智慧;信,是一諾千金的誠信之貴。

  “日新其德”的角度,富有時代性和開拓性地詮釋“刷新”了人們對儒家文化的認識。《經濟日報》巴黎記者站記者胡博峰告訴記者,《人文頌》對於華人和法國人都相當有吸引力,華人藉此發現了這五個字的嶄新解讀,何況“仁義禮智信”和世界人民所崇尚的優秀價值觀是相通的。

  “我想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有助於法國人了解中國人,並讓他們知道:中國人和他們一樣熱愛和平。”

  在《人文頌》裏,仁、義、禮、智、信被分成五個緊密相連又各具特色的樂章。“啊,溫暖思想,永如朝陽……”當深圳交響樂團加演了作品尾聲部分主題曲《人文頌》時,觀眾的熱烈反響使得不少合唱團成員熱淚盈眶。

  參與合唱的法國“音之異”合唱團成員吉爾波伊説,“仁義禮智信”每一個詞語的確切含義他不太懂,但《人文頌》讓他感覺到心境平和。“它所表現的內容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中國和不一樣的東方文化。”

  啟示3

  當代音樂殿堂的“中國之聲”

  “我聽到了不同於《黃河》的具有中國當代特色的交響樂作品。它的作曲技巧非常新穎,又照顧了普通觀眾的欣賞口味,這與當今世界的主流音樂創作趨勢是一致的,讓我耳目一新。”

  ——普萊耶音樂廳、巴黎藝術城藝術總監愛努埃昂德雷

  需要“刷新”的,不止是儒家文化核心要義,還有西方觀眾對中國音樂創作現狀的認識。

  要知道,在素有“藝術之都”之稱的巴黎,音樂無處不在,法國觀眾的藝術欣賞水準之高更是舉世皆知。尤其9月更是巴黎的演出旺季,幾乎每晚都有高水準的演出在各大劇院上演。初出國門的《人文頌》能否得到認同,無疑是一次極大的考驗。

  演出結束後經久不息的掌聲證明,《人文頌》的藝術價值同樣得到了肯定。在當今的世界音樂殿堂上,中國不能永遠只有民族經典,更應該對接當代最先進的音樂技法,以新的作曲技巧和音樂理念,向世界展示中國在音樂上的嶄新探索。

  “在法國,我們很少有機會能欣賞到中國的當代音樂作品。”法國樂評人、《解放報》資深音樂記者艾瑞克直言不諱,他25年的職業生涯中接觸的中國音樂作品集中在《梁祝》、《黃河》等。“這些作品都非常好聽,但西方觀眾更希望聽到能反映當下中國交響樂創作水準的作品,展示較為複雜的作曲技巧,《人文頌》給我們打開了這扇門。”

  當晚演出結束後,巴黎知名的大提琴演奏家蘇珊拉蒙豎起了大拇指。“典型的西方交響樂曲式結構,加上了先進的作曲技法,《人文頌》的音程關係很新,對演奏者的技巧很有挑戰。我認為,中國交響樂的創作水準已經可以和西方平等對話。”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吳怡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吳怡

原稿件來源:深圳商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