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鄧小平誕辰110週年  >   鄧小平南方談話  >   正文

鄧小平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歷程:從“北方談話”到“南方談話”

2014年08月11日 14:43:0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産黨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二、從“北方談話”到“南方談話”: 社會主義本質論的逐漸形成

  鄧小平的語言風格以樸實、坦率、簡潔著稱,用詞也十分準確。“本質”一詞,並非鄧小平的常用語。他進行的本質性的概括, 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社會主義本質論的確立,是一項偉大的理論創新,這其中既有整體構建、逐步完善的高端設計,也有各個理論板塊內部的突破創新、深刻總結。從“北方談話”到“南方談話”,鄧小平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經歷了複雜而艱辛的過程。通過其中的幾個重要節點,可以清晰地看出鄧小平認識的逐漸深化。

  1.1978 年:社會主義要“消滅剝削”,但“貧窮不是社會主義”。

  在社會主義本質中,“消滅剝削”實際上是最早確立的要素,這是從建黨伊始就明確了的。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以共産主義為理想的中國共産黨人,始終沒有忘記“消滅剝削”的最終目標,並且進行了深刻的社會實踐。

  最初是以土地革命為主要標誌的消滅封建剝削的鬥爭。1934 年通過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就提出:“中華蘇維埃政權以消滅封建剝削及徹底的改善農民生活為目的,頒布土地法,主張沒收一切地主階級的土地,分配給雇農,貧農,中農,並以實現土地國有為目的。”(《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0 冊,人民出版社1989 年版,第645—646 頁。) 隨後是以社會主義改造為標誌的消滅資本主義剝削的鬥爭。1954 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依靠國家機關和杜會力量,通過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保證逐步消滅剝削制度,建立社會主義社會。”(《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5 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1 年版,第451 頁。)1991 年7 月1 日,江澤民在中國共産黨成立70 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將“消滅了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全面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作為黨成立以來領導各族人民為中國進步做的第二件大事,並認為“這是我國幾千年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新時期黨的建設文獻選編》,中央文獻出版社1991 年版,第750 頁。)

  對於“消滅剝削”,鄧小平是始終不渝地堅持的,早在1965 年他就明確提出:“社會主義歸根結底是消滅剝削制度。”(《鄧小平年譜(1904—1974)》(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 年版,第1847 頁。) 遺憾的是,以“消滅剝削”為目的的社會主義運動逐漸脫離國情實際,偏離了正確軌道,走向“一大二公”、“階級鬥爭擴大化”和“文化大革命”。最終,儘管沒有出現新的剝削階級,但是國家處於內亂之中,人民處於“共同貧窮”的狀態。

  因此,在“北方談話”中,鄧小平對社會主義的重新認識,首先是從否定的視角, 從反思人們感同身受的一些與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格格不入的現象入手的。在鄧小平看來, 1978 年中國最大的社會現實,就是生産力落後,人民生活貧困。他不斷強調這種現象的嚴重性:“社會主義要表現出它的優越性, 哪能像現在這樣,搞了二十多年還這麼窮, 那要社會主義幹什麼?” (《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上),第384 頁。)“外國人議論中國人究竟能夠忍耐多久,我們要注意這個話。”(《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上),第380 頁。)“貧窮不是社會主義”,這是從現象上對社會主義的重新認識,從而引發了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重新思考。在堅持“消滅剝削”為最終目標的前提下,鄧小平提出了新的設想:“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根本表現,就是能夠允許社會生産力以舊社會所沒有的速度迅速發展, 使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能夠逐步得到滿足。”顯然,這是鄧小平針對實際現象對社會主義本質進行的初步歸納,還需要進一步的理論總結。但是,這種歸納已經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尤其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根本表現”中的“根本”二字, 已經充分體現出鄧小平對這一問題的重視。這是鄧小平認識社會主義本質的重要一步。

  2.1980 年:明確提出社會主義要“發展生産力”。

  現象歸納呼喚著理論總結。1980 年5 月5 日,在會見幾內亞總統艾哈邁德?賽古?杜爾時,鄧小平使用了“社會主義本質”一詞。他説:“社會主義是一個很好的名詞,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確理解,不能採取正確的政策,那就體現不出社會主義的本質。”(《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上),第629 頁。) 在這次談話中,他還使用了“社會主義優越性”的概念:“根據我們自己的經驗,講社會主義,首先就要使生産力發展,這是主要的。只有這樣,才能表明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社會主義經濟政策對不對,歸根到底要看生産力是否發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這是壓倒一切的標準。空講社會主義不行,人民不相信。”(《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上),第629 頁。)

  從這段談話中我們可以得到三個明確資訊:

  首先,“社會主義本質”這一概念的提出, 表明此時鄧小平已經開始從理論層面考慮社會主義本質的問題,他提出“如果搞不好, 不能正確理解,不能採取正確的政策,那就體現不出社會主義的本質”,這也反映出鄧小平的這種思考具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在這裡,鄧小平依然是從否定的角度提出這個嶄新概念的,並未作出定義或者闡發內涵, 可見他尚未考慮成熟。

  其次,這段談話揭示了鄧小平關於社會主義本質問題的思考維度。他的思考是在三個層面上進行的:一是在根本目標和理想信念層面,始終不渝地堅持社會主義。他明確表示:“社會主義是一個很好的名詞”,“我們認為社會主義道路是正確的。我們現在進行一系列改革,仍然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其中有一條就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這是大前提。二是在歷史層面進行反思。他談到:“在搞社會主義方面,毛澤東主席的最大功勞是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我們最成功的是社會主義改造。”三是在現實層面進行探索。他指出: “各個國家應該根據自己的特點來實行社會主義的政策。像中國這樣的大國,也要考慮到國內各個不同地區的特點才行。”(《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上),第629 頁。)

  再次,此時鄧小平從現象上對社會主義的認知已經比較明確,“發展生産力”已經被認為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必然要素。他用了“根據我們的經驗”這樣的表述,這表明這依然是現象的歸納。繼而他明確指出:“講社會主義,首先就要使生産力發展,這是主要的”,這説明他已經將“發展生産力”上升到社會主義本質的層次,而且這一概括顯然比兩年前的“能夠允許社會生産力以舊社會所沒有的速度迅速發展”更具理論色彩。當時的其他情況,也印證了這一進展:隨著對外開放和農村改革初見成效,1980 年四五月間,鄧小平多次談到發展生産力對於社會主義的意義,因此《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將這期間的四篇講話合為一篇,題目就叫《社會主義首先要發展生産力》。

  3.1985 年:提出社會主義要“解放生産力, 發展生産力”。

  鄧小平再一次明確談到“社會主義本質”,是在五年後的1985 年8 月21 日,這次他是為了説明改革的性質問題:“改革的性質同過去的革命一樣,也是為了掃除發展社會生産力的障礙,使中國擺脫貧窮落後的狀態。從這個意義上説,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變革。我們的經濟改革,概括一點説, 就是對內搞活,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經濟,是活了社會主義,沒有傷害社會主義的本質。”(《鄧小平文選》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 第135 頁。)

  這次談話,使“改革”與“社會主義本質”密切地聯繫起來,這是社會主義本質論發展的重要一步。鄧小平明確地提出“改革” 是“為了掃除發展社會生産力的障礙”,“沒有傷害社會主義的本質”,實際上是社會主義本質論中“解放生産力”的雛形。

  在“南方談話”中,鄧小平集中論述了“解放生産力”的問題:“革命是解放生産力, 改革也是解放生産力。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使中國人民的生産力獲得解放,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産力。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以後, 還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産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促進生産力的發展,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産力。過去,只講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生産力,沒有講還要通過改革解放生産力,不完全。應該把解放生産力和發展生産力兩個講全了。”(《鄧小平文選》第3 卷,第370 頁。)

  這段話準確地説明瞭“改革”、“解放生産力”與“社會主義本質”的關係,而這種認識的明確開端,則是在1985 年。這年3 月7 日,鄧小平提出:“經濟體制,科技體制, 這兩方面的改革都是為了解放生産力。”(《鄧小平文選》第3 卷,第108 頁。)8 月30 日,他再次談到:“過去我們搞土地革命, 是解放生産力,現在搞體制改革也是解放生産力,這也是一場革命。” (《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第1072 頁。)

  自此時起,“改革”成為時代強音,而“解放生産力”也進入到“社會主義本質論” 的理論版圖。它被放在“發展生産力”之前, 更突出了改革的重要意義。

  4.1990 年:突出強調社會主義要“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1990 年12 月24 日,鄧小平在同江澤民、楊尚昆、李鵬談話時再次談到“社會主義本質”。值得注意的是,這次他談到了共同富裕問題。他指出:“共同致富,我們從改革一開始就講,將來總有一天要成為中心課題。社會主義不是少數人富起來、大多數人窮, 不是那個樣子。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如果搞兩極分化,情況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區域間矛盾、階級矛盾都會發展,相應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會發展,就可能出亂子。”(《鄧小平文選》第3 卷,第364 頁。)

  這段談話中,鄧小平明確提出“共同富裕”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在同一年,他還説過:“社會主義的一個含義就是共同富裕。”(《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第1312 頁。) 隨著“消除兩極分化, 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一要素的確立,社會主義本質論的各個板塊已經逐漸清晰。那麼, 這最後的一塊重要拼圖是如何形成的呢?

  如鄧小平所説:“共同致富,我們從改革一開始就講。”在1978 年的《解放思想, 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中,鄧小平就提出:“在經濟政策上,我認為要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企業、一部分工人農民,由於辛勤努力成績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來。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來,就必然産生極大的示範力量,影響左鄰右舍,帶動其他地區、其他單位的人們向他們學習。這樣, 就會使整個國民經濟不斷地波浪式地向前發展,使全國各族人民都能比較快地富裕起來。當然,在西北、西南和其他一些地區,那裏的生産和群眾生活還很困難,國家應當從各方面給以幫助,特別要從物質上給以有力的支援。”(《鄧小平文選》第2 卷,第152 頁。)1984 年,鄧小平指出:“我們黨已經決定國家和先進地區共同幫助落後地區。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可以讓一部分地區先富裕起來,然後帶動其他地區共同富裕。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避免出現兩極分化(所謂兩極分化就是出現新資産階級),但這不是要搞平均主義。經濟發展起來後,當一部分人很富的時候,國家有能力採取調節分配的措施。” (《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第1014 頁。) 此後的幾乎每一年中,他都會強調這一問題。

  那麼,為什麼鄧小平要在1990 年著重提出這一問題,並且提高到“社會主義本質” 的層次呢?

  儘管鄧小平早已預計到中國發展的趨勢和共同富裕問題的重要性,但還是低估了形勢發展的速度。1985 年,他曾説:“社會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全國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兩極分化。如果我們的政策導致兩極分化,我們就失敗了;如果産生了什麼新的資産階級, 那我們就真是走了邪路了。”(《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第1032 頁。)

  但是根據後來的實際情況,鄧小平又先於大多數人認識到:“我們講要防止兩極分化,實際上兩極分化自然出現。”“少部分人獲得那麼多財富, 大多數人沒有,這樣發展下去總有一天會出問題。分配不公,會導致兩極分化,到一定時候問題就會出來。這個問題要解決。”(《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第1364 頁。)

  為什麼會低估防止兩極分化的困難呢? 一個原因是改革開放起自於平均主義佔主導地位的“大鍋飯”時代,人們深知其苦;改革需要克服的重重阻力中,也有相當部分來自這種絕對平均主義的僵化思想,身處其中的人難以預料社會發展有可能迅速走向另一個極端。另一個原因是高估了現有制度自動防止兩極分化的效用。實現共同富裕的途徑,鄧小平的設想是“先富帶動後富”,包括先富起來的人或地區多交點利稅,支援貧困人口或地區的發展和富裕;沿海支援內地等等。這些方法一直在進行,並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共同富裕涉及整個社會最深層次的生産與分配問題,現有的一些體制機制不足以自動地消除兩極分化。鄧小平認識到了這一點,因此開始進一步思考共同富裕問題。

  鄧小平的思考最後導向了“共同富裕” 與“社會主義本質”的相互關係。實際上, 他將“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納入“社會主義本質”的範疇,主要不是解決問題,而是毫不諱言地提出問題。他為什麼不直接解答呢?首先,他還沒有得出結論; 其次,此時第一步的發展問題尚未解決。因此,他説:共同富裕“將來總有一天要成為中心課題”。

  5.1992 年 :完整概括“社會主義的本質”。

  兩年以後,鄧小平在著名的“南方談話” 中作出“社會主義本質”的最終概括。由於有了前面的充分鋪墊,這似乎沒什麼新意了, 其實不然,正因為有了這些鋪墊,才更加顯示出“南方談話”極其重要的理論意義。

  首先,最終完成了社會主義本質論的理論架構,將多年以來極為豐富的理論和實踐內容凝練地概括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産力,發展生産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鄧小平文選》第3 卷,第373 頁。) 這一論斷是一個有機的集合體,語言極為簡練,內涵極為宏大。鄧小平憑藉卓越的思維能力, 將幾個重大理論板塊,融合成一個相互聯繫、相互依託、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各元素缺一不可。這一科學論斷,自它誕生起就展現了巨大的理論和實踐價值,這已經被20 多年來的理論研究和社會實踐所證明。

  其次,對各個理論板塊作了新的加工。幾年來,鄧小平的思考從未停止,對於一些已經成型的設想,又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和加工,這在“南方談話”的精闢闡發中體現出來。比如,充分闡述“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生産力”、“通過改革解放生産力”的觀點,以及二者的相互聯繫;通過闡述“社會主義的本質”,説明“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在“消除兩極分化”方面,指出完善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作用:“社會主義制度就應該而且能夠避免兩極分化”;而關於“共同富裕”問題,則提出:“什麼時候突出地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在什麼基礎上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要研究。可以設想,在本世紀末達到小康水準的時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鄧小平文選》第3 卷,第373、374 頁。)這些論述,有力地拓展了“社會主義本質”的外延。

  第三,“南方談話”落腳于對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和我們的現實責任。鄧小平説: “我堅信,世界上贊成馬克思主義的人會多起來的,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經歷一個長過程發展後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是社會歷史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 但道路是曲折的。”“一些國家出現嚴重曲折,社會主義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經受鍛鍊,從中吸收教訓,將促使社會主義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因此,不要驚慌失措, 不要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消失了,沒用了,失敗了。哪有這回事!”“我們要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上繼續前進。”“從現在起到下世紀中葉,將是很要緊的時期, 我們要埋頭苦幹。我們肩膀上的擔子重,責任大啊!”(《鄧小平文選》第3 卷,第382—383 頁。)

  這實際上點明瞭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本質的基本前提,是一切理論問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三、社會主義本質論 在今天仍有現實意義

  鄧小平完整地提出社會主義本質論已經20 多年了,20 多年中,我們堅持改革開放,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可以説,今天我們已經初步解決了社會主義本質論要求的“解放生産力、發展生産力”的經濟發展問題, 正在向科學發展的更高水準邁進,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社會主義本質論同樣要求的“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問題的自然解決。實際上,貧富差距問題至今不僅沒有有效解決,反而在某些領域某些地方有拉大和加劇的趨勢。正如鄧小平當年所判斷的:“過去我們講先發展起來。現在看,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十二億人口怎樣實現富裕,富裕起來以後財富怎樣分配,這都是大問題。題目已經出來了,解決這個問題比解決發展起來的問題還困難。”“要利用各種手段、各種方法、各種方案來解決這些問題。”(《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第1364 頁。) 現在, 如何實現共同富裕的問題已經突出地擺在我們面前。在繼續解決好發展問題的同時,及時對共同富裕問題進行系統的調查研究,解答好這一問題,是當代中國共産黨人的歷史使命,這也是對鄧小平最好的告慰。在解決這一問題過程中,深入研讀和學習鄧小平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論述依然是很有裨益的。

  ﹝作者周錕,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助理研究員、鄧小平故居陳列館副館長,北京100017 ﹞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産黨新聞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