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百歲老兵20年省吃儉用捐款80余萬元

2016年02月08日 08:23:00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有人問我為什麼不把錢留給兒女?我是我,兒女是兒女,他們的路要自己走。我不留金,不留銀,只給他們留精神!

  ——王福昌

  2015年12月1日是王福昌老先生百歲壽辰。這位傷殘抗戰老英雄,離休前係總參工程兵機械學校副校長、副軍級老幹部。

  20年來,他省吃儉用,通過各種方式捐出了多年積蓄的80余萬元。而且,老人連“身後事”也已經託付,簽了遺體捐獻協議,用於祖國的醫學事業。2015年底,他因熱心公益當選年度十大“北京榜樣”。

  每次捐款“精神亢奮”

  “有人丟一錢包還沮喪呢,可我父親每次把錢捐出去都精神亢奮,滿面紅光”。王福昌的小女兒王社光説,2000年以來,王福昌老人已連續8次交納特殊黨費,累計25.5萬元,“這僅僅是父親出的一部分”。

  2008年,當汶川地震災民有難時,王福昌寢食不安,他毫不猶豫地從積蓄中拿出2萬餘元支援災區重建。他還關心西部建設和航太事業,陸續捐款40萬元。2015年春節過後,得知老家遭受旱災,王福昌趕忙又拿出5萬元錢匯給河南省太康縣馬頭鎮,委託鎮政府購買灌溉機具和柴油,發放到農戶手中,以解燃眉之急。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從家鄉親戚口中聽説馬西小學校舍條件簡陋,非常惦記,急忙向校方匯去5萬元。王福昌告訴記者:“我年輕時上的就是師範,是師範學校培養了我。教育非常重要,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2015年6月1日單位剛剛發了工資,他又把剛湊齊的10萬元捐給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表達一名抗戰老兵的真摯情懷。

  日常生活“極其節儉”

  雖然王福昌傾囊捐資,但他的生活卻極其節儉,與“豪舉”形成鮮明反差。

  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的王福昌,在“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中,帶領戰士冒著零下三四十度的嚴寒,在冰天雪地裏隱蔽殲敵,造成左踝嚴重凍傷不得不截去了左下肢。按職級待遇,他可以使用舒適性好的進口義肢,價值4萬多元。但不管子女如何勸説,他就是不換,堅持使用4000多元的廉價義肢,經常把殘端磨得感染出血。最終,子女們只能瞞天過海,自費為父親配了個舒適輕便的假肢。

  王福昌家裏的“物齡”多以幾十年計算。餐桌的桌面已經爛了,他用各種材料覆蓋上,掛曆紙、塑膠布等就是不讓換新的。小女兒社光沒經他允許,悄悄買了張新桌子,最終還是被“請”出去了。

  二女兒王昕光告訴記者,老人的飯菜極其簡單,最常吃的是馬鈴薯、白菜,肉都很少吃。“多食為毒,少食為養。皇上吃得好不好?你見哪個長壽了?”這是王福昌常説的話,“父親一生最貴的一套衣服,是上個世紀70年代母親在世時縫製的滌卡中山裝,一穿就是40年,平時還捨不得穿。”

  “我們現在為了讓他吃點兒好的,都得隱蔽進行。比如偷偷把蝦肉弄碎和到飯裏”,王社光説,“父親覺得把錢花在吃穿上是一種浪費,工資只有捐出去他才舍得”。

  王福昌的兒女都慶倖地認為身上有父親的影子。“如同被強行打了一支免疫針。人生中的溝啊坎啊,名啊利啊,一切都看得淡泊了”。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