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上海戰“疫”24小時

2022-04-18 10:41:00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字號

  新華社上海4月17日電題:上海戰“疫”24小時

  4月16日,連續多日陰雨的上海稍有放晴。作為擁有2500萬人口的超大型城市,上海當前疫情防控雖已取得階段性的成果,但仍正處在最緊要的關鍵階段。

  團結一心,決戰衝鋒。新華社記者帶你走進這座正經歷風雨的城市,見證上海戰“疫”的24小時。

  【時間:16日淩晨2時30分;地點:上海黃金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

  坐落于黃浦江兩岸的上海黃金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這兩大交易所剛剛結束夜盤交易。至此,上海各大交易所全部完成當周交易。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上海集聚了股票、債券、外匯、黃金、期貨等各類金融要素市場,在滬金融從業人員超過47萬人,各類持牌金融機構約1700家。

  在備足預案和一系列有力保障措施之下,上海主要金融基礎設施運作穩定,市場交易正常進行。

  剛剛過去的一週內,包括證券、期貨、外匯在內的金融要素市場均正常開市。疫情之下,“上海價格”持續輸出。

  “我們要全力保障上海的‘金融脈搏’平穩跳動。”一位堅守了近20天的交易所值班人員説。

  【時間:淩晨4時;地點:浦東新區唐鎮萬邦方艙醫院、青浦高新方艙醫院建設現場】

  夜已深,中建八局上海分公司設計管理中心主任陳娟仍在優化圖紙設計、指導隊伍施工。

  近一個月來,這家公司已接連承接了20多個集中隔離場所和方艙醫院的改建任務。

  “我還記得第一個應急改建任務,留給設計團隊的時間只有短短幾個小時。”陳娟告訴記者,唐鎮萬邦方艙醫院建築面積約13.5萬平方米,可提供1萬多個床位,17日就要交付使用,他們正在做最後衝刺。

  在青浦高新方艙醫院,一片燈火通明。已經熬紅雙眼的中鐵十五局二公司黨委書記任化慶沙啞著嗓子對記者説,他們已連續施工12天,從“四葉草”到青浦,累計參與了5個方艙醫院的施工任務。

  “時間緊,任務重,加上前幾天雨水天氣都給施工增加了不少難度。但我們三班倒、不停工,努力為上海早日實現社會面清零作出貢獻。”任化慶説。

  【時間:6時;地點:浦東新區荻碩貝肯實驗室】

  核酸檢測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環節。曹焱經過一夜奮戰,此時完成了最後一批樣本檢測和報告上傳,正準備交接。

  曹焱是安徽六安援滬醫療隊隊長。為了爭取寶貴時間,他們在工作期間精神高度集中,不敢吃太飽,也儘量不上廁所。

  晚上實驗室裏安靜到只有換移液器吸頭的“噠噠”聲和機器不停運轉的“嗡嗡”聲。從實驗室出來,大家雖然饑腸轆轆,但都累得吃不下東西,只想回去睡覺,養足精神後繼續再戰。

  這時也是實驗室全面消殺、處理醫廢的時間。實驗室負責人鄭仲徵説,目前每天檢測量大約5萬管,定時全面消殺、醫廢及時轉運成為保障檢測人員安全的重要任務。

  【時間:7時30分;地點:閔行區虹梅景苑二街坊】

  李曉俊早早起床,一邊等著司機師傅把已下單的物資送來,一邊在手機上處理新的訂單。

  疫情期間,上海絕大部分人處於居家狀態,尤其在“封控區”,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物資的保障很重要。“團購”就成為鄰里之間互幫互助、大家共渡難關的一種有效方法。李曉俊就是這樣一位“團長”。

  他告訴記者,目前每天的訂單量平均超過2000件。每天一早就要統計居民的訂單,確認每單的明細,接收貨品時還要逐一核對清楚,另外還要處理用戶的售後、退款等問題。

  “社區現在屬於‘封控區’,有2000多戶居民,其中還有不少是老年人,我們不能忘了他們。”他説。

  李曉俊忙完線上訂單後,繼續跑上跑下,在各家門口詢問老人們還缺哪些物資,等下次配送時額外多要一點。如果有急需的物品,他就幫著協調鄰里們分一點給老人們。

  【時間:9時;地點:崇明區花博園復興館方艙醫院】

  “要出艙了!”

  280多位患者即將解除醫學觀察,正在準備出艙。

  醫護人員逐一核對他們的姓名、居住地址等資訊,併發放前一晚準備好的出艙證明,大家一一簽字。

  在醫護人員的幫助下,大家在出艙前對隨身物品進行消殺,再將它們裝入黃色醫廢袋中,封口後放置在床邊。隨後,醫護人員給大家發放了新的口罩。

  根據要求,所有物品帶回家後需要放置14天才能取出,衣物取出後要清洗晾幹再使用。

  “我在這裡生活了6天,可以喝到牛奶,每頓都有蔬菜和肉。”一位即將出艙的男士告訴記者。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副院長潘曙明説,花博園復興館方艙醫院自4月4日開艙以來,累計收治3583人,累計解除醫學觀察1811人。

  16日一天,上海本土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醫學觀察10337例。

  【時間:10時;地點: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線上提問現場】

  “相關部門一起挖掘藥品配送潛力,緩解患者配藥難”;

  “努力打通堵點,在符合防疫要求前提下,幫助電商平臺提高運力”……

  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線上上準時召開,相關部門負責人聚焦疫情防控、民生保障等熱點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現在網際網路醫院配送藥速度比較慢,有沒有更好的方法解決?”有記者問。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一級巡視員吳乾渝回應,一方面推進零售藥店應開盡開,並建立藥品配送“綠色通道”;另一方面針對封控區域居民的常見病、慢性病用藥,由志願者到就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醫療機構配藥,按照慢病長處方政策,可配3個月的藥量。

  【時間:11時30分;地點:靜安區臨汾路街道汾西路87弄】

  由政府發放的卷紙、洗衣粉、牙膏等日化用品到了。

  社區黨員志願者邵琪和夥伴們一起將物資卸下,按樓棟號排列好,聯合物業逐樓、逐戶為居民配送。

  “送到社區的物資,我們按照政府配送、團購物品和居民個人訂購物品等分類,分別由志願者安排送至樓棟門口,再由樓組長或群組志願者為居民配送到家門口。”邵琪説。

  這個小區共有居民1230戶,充分運用黨員向屬地化社區報到制度,共發動165名社區黨員助力防疫。在居委會統一調配下,這些黨員志願者被分為垃圾清運、小區巡邏、快遞配藥、物資發放和後勤保障等小組,互相補臺、緊張繁忙。

  【時間:14時;地點:上海臨港方艙醫院】

  “護士,你能幫我看看核酸檢測結果嗎?”

  一名患者來到護士站,讓江蘇援滬醫療隊護士王文化幫他查看核酸檢測結果。經過查詢,這位患者當天上午做的核酸檢測結果顯示為陰性,這讓他緊張的神情瞬間輕鬆不少。

  “在方艙醫院主要是無症狀感染者和輕症患者,要做好對患者的生活關心和心理關懷。”王文化説。

  1月3日去西安,3月13日去連雲港,此次來上海已經是王文化今年以來第3次參加援助外地的醫療隊。今天,也剛好是王文化兒子的13歲生日。

  “作為一名醫護工作者,早日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是一項我們必須擔負起的責任。希望在大家的努力下,上海能早日戰勝疫情,也希望自己可以早點回家和家人團聚。”王文化説。

  【時間:16時;地點:浦東公安分局北蔡派出所】

  上海市公安局經偵總隊增援北蔡派出所民警任一凡、龔曉在巡邏過程中接到報警求助,轄區內一名癌症患者的抗癌藥物告急。

  “這位患者張先生在他的病友群內求助,一位家住青浦的病友表示家裏還有存藥,願意幫忙。但單程40多公里的距離讓配送成了難題,他於是向我們民警求助。”任一凡説。

  接到求助後,兩位民警立即與張先生取得聯繫,在詢問取藥地址後立即驅車前往。一小時後,他們順利取到了藥品。

  返程途中,任一凡和龔曉又接到一則報警求助:一名剛在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誕生的嬰兒黃疸超高,需緊急送往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進行救治。

  即刻接警,任一凡和龔曉又向著新的目標出發……

  【時間:18時;地點:長寧區周家橋街道週一居民區】

  週一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張振海正在吃晚飯,但他卻説這是“早飯”。忙碌了一天,才吃上一口熱飯。三餐變一餐、匱乏的睡眠、“打爆”的手機,已經成為他這十幾天的日常。

  週一居民區有常住人口近3200人,其中老年人口約佔40%,而社區幹部只有7人。核酸和抗原檢測、每家每戶的物資供應、獨居老人的買菜配藥……千頭萬緒的事情都壓在了這幾個人的肩膀上。

  “昨晚1點才睡,今早6點半起床準備居民們的核酸檢測。白天一直在忙配藥的事,還給好幾戶獨居老人到府送了菜……”張振海邊吃邊向記者“復盤”一天的工作。

  一方面要落實嚴格的防疫政策,一方面要為居民服務。“沒有別的想法,就是要竭盡全力、咬牙堅持,希望這個城市早日如常歸來。”張振海説。

  【時間:20時;地點:上海地鐵6號線高科西路站】

  0.18萬人次,這是4月16日上海地鐵的總客流量。此時,上海地鐵剛剛結束一天的運營。目前,上海地鐵的20條線路中僅有6號線和16號線仍在運作。

  4月1日至今,高科西路站站長茆瑞星和同事們把家安到了地鐵站內。站臺巡視、每日結賬、車站消殺……雖然疫情期間地鐵結束運營的時間提前了,但他們每天仍要從早晨7點忙碌到晚上10點多。

  “這裡平日的客流量近3萬人次,現在半天見不到幾個人,大部分是醫護人員和民警。”茆瑞星告訴記者,“看見他們,我感受到一股力量。”

  “儘管乘客很少,但每一位乘客都讓我們的堅守有著特殊意義。”茆瑞星説。

  【時間:22時;地點: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記者來到位於徐匯區的這家醫院急診大廳門口,實地目擊急診一線患者就醫情況。

  一位蜷縮著蹲在地上的女士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醫生,她可能突發急性腸胃炎,能不能讓我們趕緊進去看一下。”陪同前來的丈夫向先生急得滿頭是汗。在急診大廳門口值班醫生幫助下,向先生掏出手機,調閱核酸檢測報告。

  “怎麼沒有48小時以內的核酸檢測結果?”面對醫生的詢問,向先生才發現中午剛做完的核酸檢測還未出結果。

  “您帶她到對面核酸檢測窗口再做一下,不需要等待結果,憑檢測憑條就能進去看診了。”

  隨後,向先生帶著妻子來到檢測窗口。看著長長的檢測隊伍,向先生再次慌了神。

  “沒事。您先來。”面對焦急的向先生,正在排隊的幾位快遞小哥主動讓出一條通道。

  【時間:17日淩晨2時30分;地點:上海港區】

  城市已一片靜寂。但洋山、外高橋、張華、羅涇、龍吳等上海港區,依然燈火通明。橋吊、軌道吊、AGV(無人引導車)仍在有序作業。

  即使在疫情期間,上海港區仍保持24小時作業,只為保障産業鏈供應鏈暢通。

  這是一個普通的夜晚,也是一個難忘的夜晚……(記者齊中熙、何欣榮、潘清、桑彤、鄭鈞天、吳振東、龔雯、周蕊、潘旭、袁全、郭敬丹、楊有宗、朱翃、王默玲、有之炘、賈遠琨)(完)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