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盡最大努力讓感染者儘快康復(抓細抓實各項防疫工作)

2022-04-14 10:53: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方艙醫院在救治新冠病毒感染者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上海已建成100多個方艙醫院,床位數逾16萬張。有不少方艙醫院規模巨大、收治人數眾多,且“進艙”“出艙”快速運轉。4月12日,記者走進收治近1.5萬名感染者的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實地採訪運作情況。

  全情投入,改善醫療服務

  從早上8點到淩晨2點,張燕平就像上滿發條的鐘錶,一刻不停地工作。作為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援滬方艙醫療隊醫療救治組組長,她所在的新國博方艙醫院N1艙,是一個大艙,入住1500多名感染者。

  如何匹配醫療需求?“一進艙,我們就一對一做健康評估。”張燕平説,將感染者分成綠黃紅三類,綠色代表無症狀,黃色表明有低熱、頭疼等輕微症狀,紅色則表示有腫瘤等合併症,需要密切觀察。根據分類,N1艙將“紅色”重點患者安置在護士站旁,能給予最快、最多的照料。

  在住著約1500名感染者的N4艙,江西援滬吉安醫療隊醫療組組長沈建忠剛完成交接班。即便吃飯時間,找他的電話也是一通接著一通。

  “第一次走進這麼大的方艙,我就感覺挑戰不小。”沈建忠説。怎樣安撫大家的情緒?怎樣照顧有基礎病的感染者?如何防止醫務人員感染?一週多來,他和同事全身心投入,力求解決這些問題。

  N4艙特點是小兒感染者較多,最小的才1歲。“我們專門配備了兒科醫生和心理醫生,還建起親子病房,盡可能讓同樣被感染的家長陪伴孩子。吉安醫療隊負責700多名感染者,親子病房就有280間。”沈建忠説。

  新國博方艙醫院中醫專家組組長、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醫療領隊方邦江教授,曾參與過武漢雷神山醫院感染科的救治工作。他介紹,中醫藥療法已在新國博方艙醫院全面推廣。中醫藥充分發揮因人因時因地制宜的辨證施治優勢,為感染者提供有針對性的治療。

  在好幾個艙內,醫護配比是1:5,護士要承擔相當多的工作量。觀察病情、體徵監測、心理疏導……除了繁忙的日常工作,還有不少群眾的“操心事”需要解決。

  一天深夜2點,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援滬方艙醫療隊護士長魏文桂剛下夜班,一名感染者輾轉聯繫到她,語氣十分焦急:“我愛人和孩子忘了帶鑰匙,被鎖在門外很長時間,能不能幫忙把鑰匙送回家?”

  魏文桂趕緊將情況上報指揮部,之後又聯繫方艙內人員給鑰匙消毒,並安排專人交接,再通過社區派人送到家。“群眾有困難,能幫儘量幫。”方艙裏的急事難事、苦活累活,護士們做了許多。

  以真心換真心,方艙的“住客們”看在眼裏。“我剛進來時渾身酸痛,醫生護士天天關心我。身體恢復後,又邀請我們參加健身操等活動。”感染者黃女士説,醫療隊員不遠千里來幫助上海,令她很感動。

  全力付出,做好後勤保障

  走進天津援滬醫療隊儲存物資的一級庫,醫療隊常務副領隊萬健正忙著清點物資。在他身後,成排的貨架上整齊碼放著各種物資箱。“我們4月3日到達上海時,隨隊帶足了15天的物資量,僅醫療防護物資就有近3000箱、約50萬件,最近上海又給我們補充了不少,現在物資比較充足。”萬健説。

  正説著,幾名醫護人員來領取防疫用品,萬健早已把當天所需物資分門別類歸置好,擺放在指定區域。“提前做好清點,也是想讓醫護人員少為物資操心。”萬健告訴記者,方艙內的醫護人員每6小時一個班,24小時輪班上崗,“別看只有6小時,穿著密封的防護服,身體負擔還是比較重,希望他們出來儘量多休息會兒。”

  方艙內部,也需要專人統籌物資分配。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宮睿,承擔著W3艙後勤物資組組長的工作。“進入方艙就意味著從清潔環境進入了污染環境,所以方艙內的物資配送主要由醫護人員自己來完成。”宮睿説,W3艙內有1300多名感染者,醫護人員要和工勤人員、志願者等一道努力,才能完成物資分配。

  方艙裏人員眾多,必須及時清運大量垃圾。“看見那些一人高的醫廢垃圾桶了嗎?”魏文桂指向遠處,“那都是我們在方艙裏小桶裝大袋,再大袋裝大桶運送過去的。”N1艙每天有4名護士參與運送垃圾,一趟下來全身濕透。

  做好方艙的生活保障,還要盡力解決吃飯、用藥等方面的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宮睿介紹,現在大部分餐食屬於普通餐,但後勤方面也會根據感染者實際需要,儘量豐富供應。此外,醫護人員準備了各類急、慢性病治療藥物,基本能滿足日常用藥需求。

  工勤人員也承擔了方艙後勤大量的重活、累活。記者碰到魏銳時,他剛換下防護服。他所在的“醫管家”公司專門從事醫療後勤保障工作。在方艙裏,他每個班次平均要運送四五十桶垃圾。“穿著防護服幹活,不能喝水、上廁所,眼前都是‘汗蒸汽’,就跟蒸桑拿一樣。”他説。儘管在方艙內做後勤並不輕鬆,但魏銳和工友們依然樂觀積極,努力做好每一件事。

  全員合作,共促平穩運作

  “兩年前武漢發生疫情時,由我們醫院接管的武漢客廳方艙是武漢最大的方艙醫院,國家緊急調派了8支國家援鄂醫療隊支援,首批就有上海醫療隊。”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副院長李志強回憶起兩年前的點點滴滴,“現在,輪到我們為上海盡一份力了。”

  當年,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分為3個艙,最大的一個可容納600多名感染者,而上海新國博方艙醫院共有10個方艙,每個艙容納感染者1300至1500人。規模如此大,人數如此多,日常運作管理工作的難度可想而知。

  “我們的醫護人員有4班,分為醫療、護理、物資保障等小組,每個小組任務明確,團隊溝通順暢,加上詳實、可操作的管理制度,保證每個方艙都能高效運轉。”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王增光參與N1艙的管理工作,自接管以來,N1艙內1500多張病床基本沒空過。

  從收治新的感染者到辦理康復者出院手續,從日常醫療到救治急症重症,從送飯送水到清運垃圾,事務繁重,都是方艙管理人員需要統籌考慮的內容。“每次值班下來,都會缺水、疲勞,但沒有一個人叫苦。”王增光説,各方團隊緊密合作、辛勤付出,保障了方艙正常運作。

  中醫講求心神統一,不僅能治病,也能很好地調整情緒。“不少人進方艙時情緒低落,我們帶大家練習‘八段錦’,有效緩解咳嗽、胸悶等症狀,同時減少失眠、煩躁,提振積極心態。”負責N5方艙的江西九江市中醫醫院院長伍宏澤介紹。

  細節決定成敗。院感防控是加強方艙醫院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心臟內科護士長高新星介紹,她和同事負責嚴守醫護人員、車輛和物資的“入口關”。一方面落實“人防”,對所有方艙相關的工作人員強化管控,嚴格檢測體溫、檢查防護穿戴情況;另一方面做到“技防”,加強院感防控措施、優化診療流程;再加上“器防”,規範消毒劑和消毒器械的使用,實現人、技、器“三防”融合。

  “每個方艙都是一個大家庭,我們有信心努力做到醫務人員零感染,安全完成任務,平安順利回家。”高新星説。

[責任編輯:孫海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