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面面觀
18日,2022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作情況即將發佈。在近期國內外環境複雜性不確定性加劇、國內疫情多發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大勢如何,備受關注。
觀察大國經濟,既要看數據升降之“形”、市場變化之“態”,又要看百姓獲得之“實”,更要把握長期發展之“勢”。
針對各方關切的熱點問題,新華社記者多方調研採訪,從“賬面”“市面”“人面”“基本面”四個方面,全景式觀察中國經濟。
看“賬面”:下行壓力下,經濟大局怎麼看?
“賬面”,即事關經濟運作的大數據。觀察經濟運作狀況,既要看國家宏觀“賬面”,也要盤點行業“賬面”和企業“賬面”。
從經濟增長態勢、國際收支和財政收支看國家家底大“賬”,當前經濟運作存在較大下行壓力,但穩的底盤依然堅實。
權威部門分析認為,中國經濟總體運作在合理區間,首季有望實現“開門穩”,經濟增速預測值高於去年第四季度。
今年前兩個月,在一系列穩增長政策推動下,中國經濟的供給面和需求面從壓力轉机暖:全國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1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6.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3.3%……支撐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均出現好于預期的恢復。
3月以來,超出預期的疫情“倒春寒”和烏克蘭局勢複雜演變,對中國經濟穩定恢復形成衝擊,市場預期出現較大波動,消費、就業、投資、工業增加值等一些主要經濟運作指標增長態勢受阻,顯示經濟承壓上升。
已披露的數據顯示,3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5%,比上月下降0.7個百分點,低於臨界點,製造業總體景氣水準有所回落;3月出口增速出現下滑,進口增速較前兩個月下降15.6個百分點,出現2020年9月以來首次同比負增長。
“前兩個月數據支撐下,一季度中國經濟總體保持在合理區間。3月份以來不確定性因素增多,經濟爬坡過坎的難度在加大。一季度總的數據看平穩開局。”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楊志勇説。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沒有改變,一些不利因素還在複雜演變,新的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對挑戰考驗要有充分的認識。
今年中國確定了5.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對於一個總量達114萬億元的經濟體來説,5.5%的經濟增量,相當於5年前增長7.4%、10年前增長10.5%,相當於一年增長一個中等經濟體。在內外形勢發生新變化的當下,完成這個目標,有希望有潛力,但需要付出更大更艱苦的努力。
國際收支,折射一個國家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其中,外匯儲備事關國際支付能力是否充裕,貿易量則是對外經貿往來的重要指標。
截至2022年3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880億美元,總體保持穩定。今年一季度,我國進出口同比增長10.7%,實現高基數上穩開局,為實現全年目標打下較好基礎。作為全球第一貿易大國,2021年中國39萬億元的對外貿易總額約佔全球五分之一。
財政是國家的“錢袋子”。今年前2個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0.5%,反映經濟持續復蘇;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7%,民生和重點領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今年預算安排的支出規模超過26萬億元。有關部門分析認為,一季度財政收入將保持平穩增長勢頭,將進一步加大支出力度,為穩定經濟大盤提供關鍵支撐。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今天的中國經濟,時刻牽動世界目光。
“我國發展韌性強、潛力大、後勁足,國民經濟運作整體效能明顯提升,內需完整性與外需支撐力增強,有能力有條件頂住下行壓力和風險,有底氣有信心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綜合形勢研究室主任郭麗岩説。
國家大“賬”背後,是行業領域、工廠車間,更有市場商戶、萬家燈火。
千行萬業匯流成中國經濟大海。從行業領域“賬面”看,不同行業表現“冷熱不均”,整體穩定的態勢並未改變。
從構成我國工業的41個大類看,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1至2月,有22個行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或減虧,其中有15個行業利潤增速超過10%,中國經濟依然強韌。
受益於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高漲,能源原材料等上游行業利潤大幅上升。經過一輪市場出清,船舶製造行業迎來擴張週期。1至2月,75家重點監測船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3.9%。
經濟加快轉型,高技術産業和新興産業迎來發展的春天。今年前兩個月,軟體業務、資訊技術服務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1.6%和13.1%。新能源汽車、整合電路、醫療健康等站上風口。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産銷同比均增長1.4倍。
3月份以來,具有強傳染性的奧密克戎變異株迅速蔓延至我國30個省份,累計報告本土感染者超32萬例……疫情防控的形勢嚴峻複雜,也給諸多行業帶來直接衝擊。餐飲業、零售業、旅遊業、公路水路鐵路運輸業、民航業等接觸式聚集性服務業運營艱難。中國旅遊研究院估算,一季度全國國內旅遊出遊人次和國內旅遊收入按可比口徑只有2019年同期的80%和47%。
“僅今年3月份,全省餐飲業估算累計損失上百億元。”江蘇省餐飲行業協會會長于學榮説,對417家企業的調研反饋顯示,全省星級酒店餐飲營收下降明顯,一些小型餐飲企業的營業門店生存困難。
企業穩則經濟穩。企業是經濟運作的細胞,億萬市場主體構成經濟發展的中堅。“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經濟工作要求,關鍵之處就是要看超1.5億戶市場主體能否穩定預期、穩健發展。
從企業“賬面”看,大型企業、上游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經營效益較好;但為數不少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面臨較大困難,不容忽視。
今年1至2月,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14%,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6.8%。對經濟總量貢獻度佔六成的4800萬家中小微企業繼續保持較高活躍度。一季度民營企業進出口同比增長14.1%,拉動外貿增長6.6個百分點。
從A股4700多家上市公司看,截至4月15日,共有1795家上市公司披露2021年年報,近九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增長,約七成實現凈利潤增長;截至4月14日,已發佈2022年一季度業績預告的498家公司中,有387家預計一季度凈利潤增長,其中190家預計凈利潤最大增幅超過100%。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中小企業面臨的壓力在上升,一季度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連續四個季度下降。一些製造業企業原材料成本上升、訂單外流、庫存壓力加大、産業鏈供應鏈堵點卡點增多,現金流吃緊。在服務業領域,一些中小微企業或個體工商戶,面臨消費市場萎縮、經營成本上升、人工租金上漲、防疫開支增加、平臺佣金高企,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依然突出。
一個個市場主體,連接經濟命脈與城鄉迴圈,關係著人們的柴米油鹽、三餐四季。在當前超預期衝擊下,中國正點燃更多政策“篝火”,溫暖市場主體,穩定發展預期。
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援政策,全年為市場主體退稅減稅約2.5萬億元;金融系統加大力度向經濟“輸血”,一季度新增人民幣貸款同比創新高;今年3.65萬億元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中用於項目建設的額度已全部下發,將帶動更多社會投資投向基礎設施建設,發揮穩經濟穩就業關鍵作用。
新華社多路記者採訪了解到,各地多部門正在想方設法研究出臺更多有針對性的穩增長政策。專家建議,要確保已出臺政策早落地早見效,同時政策工具箱要準備充足,必要時及時出手。
綜合觀察中國經濟“賬面”——外貿保持穩定,內需需要提振;高技術産業加速奔跑,接觸式服務業遭遇“寒流”;上游産業較熱,一些下游産業遇冷;一些大型企業效益較好,不少中小企業壓力加大;國家財政整體穩定,一些基層財政壓力大;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但新的挑戰和風險不斷出現……
這就是今天的中國經濟: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開局平穩中,有亮點,也有難點;有希望,也有困難。機遇與挑戰交織,動力與壓力並存。
看“市面”——震蕩波動中,活力如何?
“市面”,觀察經濟活力的窗口。
近期,國內不少城市特別是一線城市旅遊業態勢寒意逼人,一些景區關閉,跨省團隊旅遊暫停,部分旅行社經營困難。
足不出戶,心更嚮往。中國旅遊研究院一項調查顯示,未來3個月內城鄉居民出遊意願為86.33%,同比、環比分別上升2.14和1.01個百分點。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如果疫情得到全面控制,過去兩年多積累的出遊力可能為國內旅遊市場帶來一個令人期待的“小陽春”。
當前,為應對疫情衝擊,全國一些地方按下“暫停鍵”,從産業鏈供應鏈穩定到物資配送、人員往來,再到市場人氣、消費活力,在適應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下,出現新變化。
從人流看“市面”,尋找堅韌前行的“暖意”——
3月以來,受國內疫情多發影響,消費恢復勢頭受阻。大環境遇冷,市場呈現不同的冷暖變化。一些城市線下商貿遇冷或中斷,對實體零售、餐飲服務帶來衝擊。市場預計,3月份國內消費可能會出現較明顯收縮。
疫情之下,人流驟減。3月以來,國內民航航班數量大幅減少,甚至不足去年同期的五分之一,一些中小型民營航空公司陷入經營危機;全國鐵路日均開行旅客列車只有3000列左右,不到正常水準的30%;國內電影票房陷入低谷,多地影城單日售票僅為個位數,不少影院被迫停業;一些個體工商戶反映,生意清淡,有的不得不停業,但硬性成本還需要按月支付……
從14部門出臺43項政策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到國務院減輕企業負擔部際聯席會議進一步明確企業減負重點,再到各個地方版紓困舉措,從減稅降費、金融支援到房租減免、平臺佣金減免、暫時歇業備案……年初以來,紓困政策密集出臺。記者了解到,各地各部門正加緊研究更有針對性的配套政策,加快為相關市場主體解“燃眉之急”。
各類市場主體也努力應變,在艱難中努力前行。在武漢戶部巷、北京簋街等餐飲街市,一些餐廳堂食人氣少了,檔口卻排起了長隊;一些地方網紅店轉戰“線上”、外拓市場;一些航空公司通過狠抓成本壓降、科學調整運力努力自救……
傳統線下市場驟冷,線上市場、下沉市場和創新型消費等卻持續升溫。
在義烏國際商貿城,24歲的外貿公司業務員小丁一邊拿著自拍桿,一邊指著各種挂鐘為電話另一頭的巴勒斯坦客商詢價。受疫情影響,義烏市場“摩肩接踵”的景象不復往日,但“雲採購”“線上淘”人氣旺盛。今年前兩個月,義烏市進出口總值較去年同期增長47.8%。
美團、京東、餓了麼等各大平臺網購火熱,1至2月全國網上零售額近2萬億元,同比增速超過10%;一季度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超百萬輛;海南離島免稅購物金額同比增長8.4%;冬奧賽事直播、冰雪消費、線上旅遊持續受到熱捧,以冰墩墩為代表的冬奧會周邊紀念商品網上仍在熱銷……
從人流看“市面”,疫情防控期間,一些消費被抑制,但消費需求並沒有消失。傳統消費轉型升級、新型消費潛力釋放、線上消費強勢“補血”……
作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中國仍將是世界經濟大迴圈的關鍵樞紐,龐大的市場中蘊藏著無限機遇。
從物價看“市面”,有壓力但走勢平穩——
4月15日,汽油柴油零售價格迎來今年首次下調。“七連漲”後,這個消息讓不少貨運司機稍緩了口氣。
物價關係百姓生活,反映消費冷暖。
今年以來,由於國際局勢動蕩造成大宗商品市場大幅波動,全球多個經濟體面臨嚴峻通脹壓力。3月份美國CPI同比上漲8.5%,刷新40多年來的新高。
與美國、歐洲不斷刷新的價格漲幅相比,3月我國CPI同比上漲1.5%,漲幅比上月提高0.6個百分點;一季度CPI總體上漲1.1%,保持溫和上漲態勢。
美國彭博社發文評價説,儘管物流遭遇短暫的不暢,但當下中國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卻保持穩定。“中國可以在通脹問題上給西方上一課。”
雖然穩物價基礎較好,但輸入性通脹的壓力在上升,物價態勢引人關注。
糧食為物價之基,一頭連著農民,一頭連著市民。糧食供應,至關重要。中國糧食産量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市場供應充足,但糧食安全不容任何閃失。當前,春管春播正由南向北大面積展開。從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視,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想方設法確保不誤農時抓好春管春耕。
截至4月11日,全國已春播糧食1.41億畝、完成意向面積的15%,進度同比快0.9個百分點。全國早稻已栽插58.6%,進度同比快5.2個百分點。
能源,事關物價總水準,牽一髮動全身。能源保障影響全局。綜合來看,一季度煤炭産量持續高位穩定運作,價格穩步回落,全國統調電廠存煤1.5億噸以上,處於歷史同期最高水準;電力供應平穩有序;油氣供應有保障,有力支撐工業生産,確保民生需求。
我國糧食庫存處於歷史高位、蔬菜在田面積增加、肉類價格總體較為穩定……從中央到地方,把守好“米袋子”“菜籃子”、確保能源安全穩定供應當作底線任務,為重要民生商品的保供穩價築牢基礎。
從物流看“市面”,在防與放中努力保暢通——
剛在車裏休息了一晚,來自山東的貨車司機張曉亮把車開進杭州物流園區,等待裝貨返程。800多公里、12個多小時的路程,他既熟悉又感到充滿未知。“現在跑車不確定性確實很多。”
油價上漲、運費縮減、高速公路上的種種限行……貨車司機生存狀況及引發供應不暢備受關注。
3月以來,疫情多地散發。部分地區跨區域貨物運輸不暢,物流效率明顯降低。根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的數據,今年3月份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已經處於2020年3月份以來的歷史低點。
工業品物流佔社會物流總額90%左右,生産供應鏈全流程的90%以上處於物流環節。
有的汽車廠已宣佈因供應鏈原因整車停産。一些汽車廠負責人表示,由於疫情影響,一些關鍵零部件供應商採用封閉生産維持運轉,但人力短缺和上游原材料供應不暢也使相關工廠只能維持較低産能水準。
航空鐵路港口航運的暢通高效,高速公路大貨車的自由穿梭、大街小巷配送車的自由流動、最後1公里快速的配送,是中國經濟繁榮發展的大動脈,更是民眾須臾不可離的“生命線”。
讓已出臺的政策儘快落地,讓供應鏈中斷點儘快重新連接,讓貨車跑起來,保障物流“生命線”,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把握好防與放的辯證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努力保障物流暢通,在當前尤為關鍵:公佈全國統一式樣重點物資運輸車輛通行證、切實保障重點物資和郵政快遞通行、加強從業人員服務保障、優化防疫通行管控措施……近期,一系列部署密集指向貨運物流保通保暢。
形勢已有所緩解:長三角鐵路為省際運輸開闢了保供運輸綠色通道,3月30日至4月13日,通過鐵路運抵上海的各類保供物資已達1497車、47386噸;相關高速公路上設立便捷通道,保障抗疫重要民生物資和重要生産物資優先通行;全國多地針對性地設置了應急接駁點、卸貨區……
安全、高效率的物流體系,龐大的交通物流基礎設施,是中國形成全球産業鏈競爭優勢的重要支柱。
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確保中國物流體系運轉暢通,對國內和國際供應鏈産業鏈意義凸顯:一季度,全國港口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國家鐵路完成貨物發送量同比增長2.8%。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累計發送17萬標箱,同比增長56.5%。
從資金流看“市面”,在震蕩波動中守好“穩”的底線——
4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宣佈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釋放長期資金約5300億元,將有利於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
今年一季度新增人民幣貸款同比再創新高,但全部産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少增4215億元。這意味著一些企業中長期投資意願減弱,中長期信貸需求不旺。
激發市場主體需求,政策需靠前發力,貨幣政策工具箱儲備充足,正面激勵舉措陸續出臺:
鼓勵撥備水準較高的大型銀行有序降低撥備率,創設科技創新和普惠養老兩項專項再貸款,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用好普惠小微貸款支援工具,用政府專項債補充中小銀行資本……
“中國大型科技企業盈利前景穩健,企業創新增長的潛力不應被忽視。”英國《金融時報》近日發文稱。
當前,境外資金流動備受關注。受俄烏衝突、美聯儲加息等影響,全球金融市場動蕩,中國金融市場也難獨善其身。我國債市、股市資金一度出現凈流出,投資者擔心資金外流或演變為長期趨勢。
擔憂,反映在市場上:3月份,境外機構投資者減持人民幣債券約1100億元,為近年來最大單月降幅。上證綜指、深證成指一季度分別下跌10.65%、18.44%,中概股、港股大幅下挫。
關鍵時刻,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專題會議,直面市場關切;金融管理部門先後發聲,推出相關舉措,穩定市場信心。
3月跨境資金流入總體回升,外匯市場供求基本平衡。相較歐元、日元等其他非美元貨幣對美元匯率連創新低,3月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交易價較2021年末升值0.5%。
看“人面”:民生底線能否兜牢?
一組組經濟“賬面”數據,一幅幅“市面”場景,終究要體現在“人面”上,這就是老百姓獲得感多少的真實體現。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之時,就業形勢面臨著嚴峻考驗——
經濟遭遇挑戰,首當其衝影響就業。今年需要就業的城鎮新增勞動力約1600萬人。其中高校畢業生達1076萬人,創歷史新高。還有上億農民工要打工撐起一家生活,許多人需要再就業。形勢嚴峻、就業不易。
記者調研了解到,部分企業用工需求收縮、招工放緩,甚至出現減員裁員。智聯招聘、前程無憂、58同城等網路招聘機構均反映,前兩個月就業形勢平穩,但3月份數據掉頭向下,使得一季度整體就業景氣度偏弱。旅遊、房地産、教育培訓、網際網路等行業招聘需求明顯下滑,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問題突出。
就業連著收入,關係著每個家庭的生活。西安一家大型商場的服裝店店員陳女士説,受疫情影響,整個商場不時關閉停業,自己的收入跟隨客流量大幅下滑。
穩就業,是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中央財政就業補助資金安排617.58億元,比去年增加51.68億元,在穩大盤中努力托住全年1100萬人以上的城鎮新增就業目標。
抓關鍵。對餐飲、零售、旅遊、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等特困行業實施緩繳社保政策;顯著提高中小微企業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比例,最高可至90%;允許再拿4%的失業保險基金結余用於技能培訓,向困難中小微企業發放留工培訓補助……“真金白銀”惠企業、穩用工。
穩重點。發佈促進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的政策舉措,部署為高校畢業生提供200萬個高品質就業機會;組織“春風行動”為務工人員、脫貧人口等提供就業服務……保障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全力穩住就業大盤。
擴空間。完善靈活就業政策,在北京等七省份及出行、外賣等行業的七家網際網路頭部平臺企業開展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讓新就業形態解燃眉之急,發揮就業“蓄水池”作用。
越是遇到困難,越要兜牢兜好民生底線,確保百姓有獲得感、安全感——
4月1日起,四川、湖南、福建、重慶等多省份提高了最低工資標準。按照這一新政,四川成都一位製造企業的保潔員石女士,每月底薪將上漲320元,加班費也會有所提高,合計每月收入能漲將近500元。
鼓“錢袋子”、護“藥罐子”、穩“菜籃子”,對百姓特別是低收入群體意義重大。越是特殊時期,越要切實保障和改善教育、醫療、養老、育兒等民生之需,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關注的民生問題。
針對急難愁盼問題,今年居民醫保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每人平均財政補助標準分別再提高30元和5元;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將迎來“18連漲”;推出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費用可按照每個每月1000元的標準納入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將群眾關注的骨科耗材、種植牙等納入集中採購,降低群眾看病負擔……
針對疫情帶來的短暫困難,延續執行失業保險保障階段性擴圍政策,向廣大失業人員發放失業補助金,向失業農民工發放臨時生活補助;針對受疫情影響不能按時還房貸的居民,包括五大行在內的多家銀行可提供包括延後還款時間、延長貸款期限、調整帳單計劃等在內的服務支援……
針對特殊群體和困難群眾,今年安排救助補助資金1546.83億元,較去年增加70.62億元;加大保供穩價力度,及時做好城鄉低保、特困供養、殘疾人、困境兒童等救助工作;推動脫貧人口務工規模不低於3000萬人,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失業返貧的底線……
人心齊、泰山移,越是困難越要堅定信心,用雙手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人是生産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是發展的根本力量。前行中儘管有困難、有壓力,但依靠團結奮鬥,面對廣闊的發展前景,有每個人為了自己的小目標不斷堅持,日子就更有奔頭。
當一些海外媒體渲染中國防疫政策使脫貧人口面臨返貧風險時,各個地方的成千上萬名基層幹部已經忙碌在防止返貧、推進鄉村振興、推動共同富裕第一線。
加強防返貧動態監測幫扶、保持小額信貸政策連續穩定、支援開發公益崗位臨時安置……吉林省出臺11條政策措施防範化解脫貧人口持續穩定增收面臨的風險隱患。隨著疫情好轉,吉林已有近十萬滯留農民返鄉備春耕,努力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
“我們計劃到2025年達到1024位量子比特,時間寶貴,每一天都不能浪費。”作為合肥本源量子計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輪值董事長,“90後”孔偉成和200多人的團隊夜以繼日堅守在研發一線。
身處疫情影響最重的娛樂服務業,魅KTV全國200家門店已有140家暫停營業。“短暫的‘倒春寒’終會過去。”創始人吳海説,“現在關鍵是疫情早日實現動態清零。只要疫情控制住,大概一個月生意就會反彈,也能迅速恢復到正常水準。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門店能從兩年前的幾十家發展到現在的200家。”
此時此刻,在抗疫一線,無數醫護人員、社區幹部、下沉黨員、志願者、快遞小哥日夜奔忙,同堅守的億萬群眾一起,築起中國抗疫的堅固防線。
上海,匯聚近5萬名醫務工作者和核酸檢測的力量,疫情防控攻堅戰已取得階段性成果,此前消息顯示,疫情的傳播指數由當初的2.27下降到1.23,早日實現社會面清零的目標已越來越近……在疫情防控穩定可控地區,一批重點項目抓緊推進。
看“基本面”——形勢複雜多變,長期向好發展趨勢會不會改變?
4月14日,瀋陽“重啟”第二天,華晨寶馬就發佈重磅消息,大東工廠産品升級項目正式開業。
3月底,寶馬集團宣佈在中國市場推出全新BMW X5車型。2月,這家跨國公司通過增資279億元人民幣的方式,將其在華晨寶馬的股權佔比由50%提升至75%,並將與中國合作夥伴的合作期延長至2040年。
看好中國的並不只有寶馬。
德國科技公司賀利氏今年正抓緊在中國多地推進總投資約2億美元的近10個項目。公司大中華區總裁艾周平説,雖然疫情封控管理對企業的短期生産經營活動會有影響,但有信心戰勝疫情、持續發展。
投資通常考慮的是中長期因素。無論是持續增資,還是全新佈局,外資動向的背後,透露出他們對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的堅定信心。
在去年吸引外資首破1萬億元人民幣基礎上,今年一季度,全國實際使用外資3798.7億元,實現同比25.6%的高增長。同期中國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分別增長23.4%、60.7%和21.9%;全國有21個省(區、市)實際使用外資實現兩位數以上增長。全面、均衡的良好引資態勢,印證全球資本對中國市場的長期看好。
今天的中國,是一個擁有14億多人口、超4億中等收入群體、每人平均GDP超過1萬美元的超大規模市場的經濟大國——
4月15日,第131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線上開幕,吸引境內外參展企業約2.55萬家,2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採購商線上參會。
本屆廣交會上,超290萬件展品亮相,其中新品超90萬件、綠色低碳展品超48萬件,均創歷史新高。
以廣交會為觀察窗口,世界市場和世界工廠魅力不減。
伴隨著成為第一大貨物貿易國,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全球第一大網路零售市場;中國每年進口商品和服務約2.5萬億美元,成為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
“推動教育培訓、醫療健康、養老托育、文旅體育等消費提質擴容”“培育新型消費,發展資訊消費、數字消費、綠色消費,鼓勵定制、體驗、智慧、時尚消費等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為超大規模市場勾勒美好前景。
4月10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發佈,提出加快建設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全面推動我國市場由大到強轉變。
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同頻共振,國家重大區域戰略向縱深推進,國內國際市場往來互動……超大規模市場潛力不斷釋放,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激發出強勁持久的增長動能。
今天的中國,是一個産業體系完備、基礎設施完善、創新動能持續釋放的經濟大國——
在重慶一家汽車變速器製造企業,技術圖紙直接傳輸到供應商生産線上;在山西新元煤礦,華為和中國移動開發的地下5G網路,通過遠端控制地下深處的隧道掘進設備;北京的醫生通過智慧醫學平臺,為遠在寧夏的患者會診……
今天的中國,數據、技術等要素潛能不斷釋放。中國2020年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7.8%,到2025年這一比重預計提高到10%。2021年,中國國家創新能力綜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
新的要素優勢加快培育,傳統要素比較優勢長期存在。
從勞動力要素看,中國8.8億勞動年齡人口,人口平均年齡38.8歲;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超過2.18億人,人口紅利依然存在。經過多年努力,資本要素從短缺變為寬裕,土地要素依然具有優勢。2021年,全社會研發投入達2.79萬億元,相當於一個重慶的經濟總量,與GDP之比超過2.4%。
這是一個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能夠製造世界上大多數工業産品,220多種工業産品産量位居世界首位的製造業大國;
這是一個擁有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擁有世界級港口群、240多個民用運輸機場,縱橫成網、互聯互通的“流動中國”;
這是一個建成全球規模最大5G獨立組網網路、全球最大的光纖網路,工業網際網路加快構建的“數字中國”……
1985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英特爾分享了中國發展帶來的巨大機遇。“完善的基礎設施、完整的産業鏈、大批技能成熟的産業人才,政府對創新的大力扶持,中國消費者對新技術、新産品、新服務的熱情,進一步增強我們在中國發展的信心。”英特爾公司前中國區總裁楊旭説。
今天的中國,是一個改革開放動力強勁、制度優勢不斷釋放的經濟大國——
疫情持續兩年多,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中,中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經受住“壓力測試”:
危難時刻,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迎難而上,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成為構築共克時艱磅薄力量的根本保障;
兩年多時間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人民沉著應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確保了億萬人民的生命安全,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世界衛生組織衛生緊急項目執行主任邁克爾 瑞安近期積極評價中國應對疫情的防控措施,認為這些措施保證了極低的發病率、死亡率和住院率,以及社會、經濟的平穩運作。
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風險挑戰之嚴峻前所未有。中國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應對壓力和挑戰。
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持續放寬外資準入、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加強産權保護……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有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有持續快速發展積累的堅實基礎”“有長期穩定的社會環境”“有自信自強的精神力量”。
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作出“五個必由之路”重大論斷的同時,提出並闡明我國發展仍具有的“五個戰略性有利條件”。
堅持“五個必由之路”,把握好“五個戰略性有利條件”,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時與勢始終在我們一邊。
記者:安蓓、姜琳、張辛欣、申鋮、吳雨、王雨蕭、姚均芳海報:周圓、王雨蕭、賈伊寧
推薦閱讀
八問上海最大規模核酸篩查|視點深度
過去24小時,搜救發現新情況!|視點深度
最新!東航墜機事故調查又有新進展|視點深度一年之計在於春丨耕耘在春天——來自當前農業生産一線的故事
新華社重磅文章:激蕩五洲四海的時代強音
第一觀察 瞬間 | 更團結!這張冬奧大合影彌足珍貴
牢記初心使命的政治宣言——《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誕生記新華社重磅文章: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新聞背後的故事|中老鐵路建設背後,這些細節你想像不到新聞背後的故事|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背後,這些事值得了解什麼是元宇宙?為何要關注它?——解碼元宇宙
新華社重磅文章:十問中國經濟嚴打之下,還有一些網站依然在為虛擬貨幣行銷宣傳|視點深度
新聞背後的故事丨神舟十三號飛船成功發射,背後細節令人難忘
時間軸回看 | 出差三人組的90天太空之旅這條線索,國務院督查組是如何順藤摸瓜揪出了背後貓膩?|新聞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