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國正在發生1000萬人口的大遷徙,足以改變歷史!

2016年10月19日 15:20:31  來源:新華社瞭望智庫
字號:    

  在綠化小學,還有120多個這樣的留守兒童。

  一些貧困的父母努力讓孩子“考出去”,而一些出去的年輕人努力想把父母接出來。

  符君是店麻地村目前唯一的大學生,2014年畢業後成為武都區揚名中學的一名美術老師。他父親只讀到小學二年級,但語文和數學都曾考過滿分。借錢,貸款,無論多窮,這位父親也堅持供兒子唸書。

  畢業後,符君沒留在大城市,而是選擇回家鄉任教。他想蓋座好房子,把遠在苦寒之地的父母接出來。剛工作收入微薄,但他還是咬牙貸款籌集資金在鎮上買了一塊地,想把曾經畫在紙上的房子變成現實。

  聽到中央有了扶貧搬遷新政策,山裏不少貧困戶喜憂參半。

  “對於搬遷,高興得很,但下去後沒有生計,最後連豬都沒得喂怎麼辦?”黔西縣綠化鄉灣菁村大慶寨的貧困戶趙世忠説。

  採訪中,記者聽到了各種各樣的擔憂——

  “沒有文化,只有蠻力,能不能找到工作?”

  “城裏花銷那麼大,怎麼找錢?”

  “要搬走了,家裏的林地怎麼辦?”

  一些移民遷入地的人們也有不同想法。

  按照當時的移民政策,武都區幾年前曾決心將坪埡鄉崇山子村整體搬遷到兩水鎮黃鹿壩。聽到這個消息,黃鹿壩人炸鍋了,他們反對把“柴客子”們搬遷下山,因為整個隴南像這樣的平地太少了,所以“黃鹿壩村人的河壩地比黃金還要寶貴”。況且,黃鹿壩人還在地裏種了花椒,花椒一畝收入要過1萬元,他們堅決不同意區裏的決定,那次搬遷就熄火了。

  這是拍攝的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坪埡藏族鄉異地扶貧搬遷項目建設現場。(9月1日 攝)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