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他們有的修路,有的搬家。
梁水寧所在的董上村麥遷組的路是4年前19個村民自發刨出來的。當年使用自製炸藥時還出現過意外,造成人員傷亡。記者採訪時,看到了65歲的梁拉丁那被炸得面目全非的臉和畸形的手指。
“我只希望擺脫這個地方。”早在2006年,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安化鎮店麻地村支書符安兒就動員鄉親們搬遷下山。他説,要麼搬到壩子裏,要是壩子裏沒地方,搬遷到新疆也行。
但村民一聽是“走西口”,就有了分歧:有人擔心新疆風大不習慣,害怕飛沙走石;有人擔心住到戈壁灘上難受。縣裏的幹部也提醒説,要搬,一定得想清楚,搬了後老百姓不適應,就“惹禍”了。
外出務工的人也不少,但更多人把最大的希望寄託在讀書求學上。
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綠化鄉12歲女孩李淑銀和17歲的姐姐李淑芬分別在鄉里小學、中學唸書。為了讓姐妹倆能讀書、長見識,遠在浙江打工的父親沙澤忠在鄉里租了一套房子,60平方米,一年800元,由奶奶專門陪讀。
記者採訪時,姐妹倆正在學校的留守兒童“陽光小屋”與遠方的父親視頻通話。當看到父親的臉出現在螢幕上時,姐妹倆“哇”的一聲哭了。電話那頭的父親除了沉默,還是沉默。
這是畢節市黔西縣綠化鄉的留守兒童李淑銀在和外出打工的父親視頻聊天后哭泣。(9月13日攝) 新華社記者 劉續攝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