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美環保專家釋疑北京空氣監測數據

2011年11月08日 13:40:09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在美國,政府監測了所有污染物,公眾也不相信,民間環保組織即使只監測了一種污染物,公眾也相信它們,所以政府只能不斷地公佈更加詳細的監測結果。”美國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前主席凱瑟琳威瑟斯蓬女士在北京環保部門與技術人員座談時表示,她在任職期間,也常常會遭遇類似北京環保部門最近經歷的民眾質疑。

  就在剛剛過去的10月底,北京連續4天大霧瀰漫,有多位網民發微博指出美國駐華大使館的監測站顯示北京空氣污染已達“危險”水準,但北京市環保局同期的數據顯示,當日北京的空氣污染水準為“三級輕微污染”,部分網民由此質疑北京空氣品質監測的科學性。

  “中國大使館沒有在美國自己監測空氣品質,我們或許沒有這方面的壓力。但也常常有人發微博質疑加州的空氣很糟。”威瑟斯蓬説,他們通常的做法是找到這個博主,查看他所在的位置,並將環保部門的標準儀器拿到那個位置進行測試,對比數據。“也許我們忽略了一些污染源,錯過了某個峰值。”

  美國康州環保局前任空氣品質總管克裏斯詹姆斯説,按照美國標準,對一個區域的空氣品質判斷將根據24小時PM2.5的濃度做出評價,單一小時濃度沒有評判意義。

  而此前被中國民眾多番引用的美國大使館監測數據均為PM2.5小時濃度,是以單一小時為依據的。據記者了解,美國駐京大使館自己建立的空氣品質觀察站,每小時更新一次空氣品質實時濃度,其主要監測PM2.5,即直徑小于2.5微米的細顆粒。而北京環保部門主要監測PM10,即直徑小于10微米的顆粒物。

  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躍思告訴記者,民眾之所以會感覺美國大使館的數據更接近自身感受,主要原因就在於細粒子PM2.5。“如果空氣中二氧化硫超標,人們通常感覺不到,但當細小顆粒物大量增加時,人們會很明顯發現能見度降低,用大家的話説,天臟乎乎的。”

  據記者了解,不僅京津冀地區,珠三角以及長三角地區權威部門給出的空氣品質數據和中國公眾的直觀感受也存在差異,相關質疑報道時有見諸報端。

  “研究表示,PM2.5和霾的相關性較高,PM2.5的超標指數將會和老百姓的感受更為一致。”王躍思告訴記者,根據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的監測發現,10月29、30、31日,北京霧霾嚴重的三天,空氣中細粒子PM2.5的比重佔到PM10的58%到61%,11月2日北京的能見度及空氣品質明顯好轉,此時PM2.5的比重下降到40%。

  事實上,近些年由於城市發展的不平衡性,中國各地大氣中的主要污染物也出現變化。雖然目前在中、小城市,PM10可吸入顆粒物仍然是大氣防治的主要矛盾,但在北京這樣的特大城市,灰霾則成為更為突出的環境問題之一。(記者 張淼淼)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