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私家車車主表示反對,原因在於解決擁堵不能讓車主承擔所有代價。北京私家車車主秦女士表示,“解決擁堵是所有市民的心聲,但不能將所有責任都推到車主身上。”
她認為,目前車主除了承擔購置稅、燃油稅、過橋費等相關費用外,每年養車支出很大,還要面對日益上漲的油價。而對中心城區一些必去之地,即使掏錢也得進城。這樣看來,收取擁堵費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部分無車族人士也反對收取“擁堵費”。其理由在於目前稅費負擔過重,稅費支出不太透明,公車私用公款浪費現象嚴重。他們最擔心即使收取“擁堵費”,擁堵情況也沒有好轉,反而成為個別地方政府的新財源。這其中質疑公車數量太多,“擁堵費”將只對私家車有制約作用的聲音也不絕於耳。
事實上,對擁堵費爭議由來已久。早在2007年深圳就曾研究論證出臺擁堵費,提出學習香港和倫敦經驗,收取交通擁堵費,並對交通擁堵的華強北等商業區,嘗試提高停車費來改善交通狀況。後並未實現。今年3月,《深圳市打造國際水準公交都市五年實施方案》初稿發佈,再次提出“研究實施包括交通擁堵收費、停車需求管理等各類需求管理措施”,引發社會爭議。本週,深圳市交委表示,擁堵費徵收是個複雜系統工程,目前尚無徵收時間表。
便與不便,困擾人心
採訪中,不少有車工薪階層表示,若收費過高,無疑又將增加一筆難以承受的負擔。在經濟壓力下,他們儘量不會把車開到收費重點路段。但對公車來説,收費再高也無濟於事,因為是公款買單。對富裕階層而言,擁堵費對他們不是問題。此前不少人為規避尾號限行,購買了兩到三輛車,區區擁堵費對他們不算什麼。
這樣看來,擁堵費主要還是加重了多數工薪階層買車族的負擔。
有車主表示,如果北京的公共交通足夠方便快捷,地鐵、公交能在家和單位之間構建便捷有效的通道,那麼他們也很樂意放棄私家車出行。但是,很多地方公交出行並不方便。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