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近期連續四次刊載評論文章,從各個層面分析解讀中國的收入差距問題。在“十二五”開局之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之際,黨報此舉給人以收入分配議題或將邁出有力一步的信號,令人關注。
“中國行業收入差距擴至15倍”報道引發熱議
日前,一篇題為《中國行業收入差距擴至15倍 已躍居世界首位》的報道躍入各網站新聞排行,引發公眾關注。報道稱,行業間工資差距,歐洲國家最高是3倍,中國是15倍,居全球第一。
不過,中新網財經頻道注意到,人社部專家隨即出面澄清,表示由於比較口徑的不同,歐洲國家的3倍,是按大行業劃分來比的;中國的15倍,是按細分行業來比的。按大行業比,中國的行業工資落差為4.7倍。
但是,雖然專家澄清了誇大的報道,但因為收入分配話題的高度敏感性,再度引發了關於收入差距與分配話題的新一輪熱議。
黨報連續發文關注收入差距 直指分配不公
2月1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文章《努力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文章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收入分配製度改革不斷推進,促進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同時,收入分配領域也出現了一些突出問題,如勞動者收入增長較慢,城鄉、區域、行業和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差距不斷拉大等,引起人們強烈關注。分配問題解決不好,會使發展動力衰減,影響經濟發展。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調整收入分配關係,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現在正當其時。
這篇署名為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的文章,在分析造成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原因時認為,既有自然因素、歷史因素,又有市場因素、制度和政策因素。其中重要最重要的,要算從制度和政策來看,一些不完善的方面和因素會引發或加劇收入分配問題,比如制度規則不完善、執行和監管不到位等都會影響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
文章具體指出,在初次分配領域,如果改革和宏觀調控不到位,造成資源配置和要素價格形成機制不合理,就會影響正常的收入分配。如果沒有建立合理的工資決定機制和勞動報酬正常增長機制,就難以有效緩解收入差距擴大和分配不公問題。在再分配領域,如果稅收制度不健全、財政支出結構不合理、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就會造成收入分配調節不力。在第三次分配領域,如果相關機制不完善、社會氛圍不濃厚,就會影響其發揮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
2月15日,人民日報再次發表評論文章《收入鴻溝需正視》指出,雖然,近些年來低收入群體的錢袋子鼓了不少,但不可否認,行業間工資差距的確也不能算小,居民的收入差距還是比較大。貧富懸殊的例子,在生活中也不算罕見,老百姓對此也頗有意見。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