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農時 抗大旱 保春耕 ——軍隊支援地方抗旱一組掠影
人工增雨——
空軍已作業飛行38架次
連日來,空軍發揮科技優勢,全力支援地方抗旱救災。截至2月16日,空軍部隊已在河南、山東、安徽、江蘇省部分地區和西北地區實施人工增雨(雪)作業飛行38架次、192小時,作業面積達276余萬平方公里。
我國部分地區持續乾旱,人畜飲水、農田灌溉不同程度出現困難。應河南省有關部門請求,廣空部隊先後出動一架運—7運輸機在河南省實施7個架次的人工增雨作業,作業面積達27萬平方公里,河南全省平均降水達5.5毫米。針對山東旱情加重的實際,濟空某航運團及時選派機組人員,提前熟悉飛行航線,制訂多套人工增雨方案。他們克服氣象條件複雜、天氣嚴寒、飛機易結冰等困難,先後出動運—7運輸機5架次,對濟南、徐州、濰坊、兗州、莒縣等20多個受災地區實施人工增雨作業,總作業面積10.4萬平方公里。濟空部隊還協調調整民航18個班次,為山東省14個縣市358個輪次人工增雨提供保障。
科技助力——
事半功倍提高效益
2月16日下午,在濟南軍區某摩步旅多種災害救援隊指導下,地處偏遠山區的山東省青州市廟子鎮村民成功利用“蒸餾分水法”,從污水中提取出生産生活用水,極大地緩解了全鎮3000多名群眾的臨時性飲水困難。連日來,這支省級多種災害救援隊先後為淄川區西河鎮等5個鄉鎮122個村送水澆田,運用科技手段指導49萬人科學抗旱。
去年,濟南軍區和山東省依託該旅組建了山東省唯一一支多種災害救援隊。經過一年籌備和訓練初步形成戰鬥力,具備了抗震救災、抗洪搶險等6項應急能力。科技抗旱,事半功倍。在出動灑水車、洗消車等10多臺專業車輛為群眾送去飲用水的同時,為確保大旱之年糧食保産、農民保收,這個旅多種災害救援隊組織科技抗旱講座,幫助農民掌握抗旱節水技術,強化季節意識,加快春耕進度,儘量挽回災害損失。
在江蘇,面對60年來最嚴重的旱情,江蘇省軍區抽組的54支科技小分隊發揮人才密集、裝備器材先進的優勢,統一調度部署到旱區一線,保證了167組泵站、400多眼機電井、2000多臺(套)流動抗旱設施正常運轉。
立足長遠——
抗旱不留“次生問題”
機井近在咫尺,正在河南省封丘縣助民抗旱的濟南軍區某集團軍,卻組織千余官兵攜百台工程裝備對當地的大功渠進行修整,拉開引黃灌溉的大幕。為何要耗費巨大人力物力,採取人歇機不停的方式搶挖14公里渠道引水灌溉?該集團軍軍長戎貴卿2月16日告訴記者,短時間大量開采地下水會造成水位急劇下降,容易引發局部地區水生態失衡等系列“次生問題”,所以,集團軍黨委才決定“捨近求遠”、著眼長遠,幫助群眾科學抗旱。
同時,為解決重型機械碾壓易造成土壤板結、影響農作物生長的問題,他們專門組織人員進行農田松土保養;為防止夜裏溫度驟降導致灌溉後的麥田結冰凍死麥苗,他們採取“小水慢澆、分塊速澆”灌溉方式,保證當日下滲,麥田表面無存水……這個集團軍堅持助民抗旱不留“次生問題”的做法,贏得群眾交口稱讚。
民生為重——
解群眾的燃眉之急
2月15日清晨,75歲的柴廣友老人看到濟南軍區某裝甲師組織的抗旱救災官兵來到自家茶園澆水,高興得合不攏嘴。
柴廣友是河南省信陽市董家河鄉集雲村的茶農。連續三四個月的乾旱,使他家40多畝茶園土地乾涸龜裂。家裏幾個子女都在外面打工,眼看著成片的茶樹發黃枯萎,柴廣友老人急得直跺腳。
其實,和柴廣友老人有著同樣境遇的茶農還有很多。茶葉是當地經濟的支柱産業,更是老百姓的重要收入來源。持續的乾旱,把當地的茶樹摧殘得樹黃枝枯。據當地政府統計,全市95%以上的茶園均遭受不同程度乾旱,嚴重乾旱面積超過5600余畝。這段時間,正是茶苗移栽、茶樹返青的關鍵時期,這茬水澆不上,當地茶産業將面臨減産的危險。
乾旱,讓茶農心急如焚,更時刻牽動著子弟兵的心。接到地方求援電話後,濟南軍區某裝甲師連續出動2000余人次,動用水罐車、工程車等100余臺次,採取開渠引流、拉水保墑、移栽新苗等辦法,幫助茶農抗旱保苗,渡過難關。
截至記者發稿時,這個師已組織官兵清理枯死茶樹8000余株,移栽新苗1萬多株,疏通水渠5000多米,澆灌茶園1100多畝,有效緩解了部分茶園的旱情。(張天南 魏國 張力 王紹雲 李東星、 梁申虎 付曉輝 徐世強 孫明江 陳豪 田亞威)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