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深化改革、開拓創新,始終保持我國文化遺産事業的生機和活力。改革創新是加快我國文化遺産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要大力推進觀念創新,妥善處理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利用、發展的關係,既要保護、傳承好文化遺産,又要利用、發展好文化遺産,在保護、傳承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發展,通過利用、發展促進保護、傳承。要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充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研究和修繕文化遺産,破解古代發明創造和工藝成果,提高文化遺産保護的科技水準。要大力推進展示方法創新,注重介紹文化遺産發掘過程、歷史背景、相關歷史人物故事等資訊,注重再現傳統生産技術和工藝流程,注重運用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提高震撼力和視覺效果,注重增強參與性、互動性、體驗性和趣味性,幫助人們深入了解和親身體驗中華文明的豐富內涵和獨特魅力。要大力推進傳播手段創新,積極推動文化遺産數字化,開設網上展覽,特別是借助全國文化資訊資源共用工程、校園網路和遠端教育網路,使文化遺産輻射城鎮、農村學校和邊遠地區,擴大文化遺産的影響力。要大力推進保護和傳承方式創新,對具有重大歷史價值的文化遺産,都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緊密地結合起來,對於有市場前景的,鼓勵在國家政策支援下進入市場,特別是和發展旅遊業緊密結合,開發文化産品,拓展服務項目,在與産業和市場的結合中實現傳承和可持續發展,在參與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實踐中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這是最積極、最有效、最有利於文化遺産可持續發展的保護和傳承方式。
第五,促進交流、走向世界,不斷提高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國與國之間文化遺産展覽交流是傳播歷史文化的重要途徑,是展示國家形象、提高文化軟實力的有效手段。要積極配合國家外交大局,擴大和深化人文交流與合作,推動與更多國家簽署政府間文化遺産保護雙邊協定,開展更有深度和實質性內容的合作。要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加強與國外文化遺産部門的交流合作,擴大對外文化遺産展覽交流,加大展覽宣傳推介力度,向世界人民展示我國輝煌燦爛的文明成就與和平和諧的文化理念,增進世界各國人民對中華文化的了解,真正使文化遺産展覽成為“中國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要以更加開闊的視野,汲取世界文化遺産保護、發展的有益成果,更好地推動我國文化遺産事業繁榮發展。要鞏固和發展我國與相關國際組織和民間機構的關係,積極參與國際文化遺産保護行動和相關國際公約的制定,增強我國在國際文化遺産保護領域的話語權。
[責任編輯:孫金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