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季,讓我們分享動人的“青春選擇”
高考季,讓我們分享動人的“青春選擇”
隨著一封封精美的錄取通知書叩開家門,眾多畢業生將開啟人生新階段。“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青年的未來關乎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在人生大廈的奠基時刻,他們的選擇往往牽動著時代的命運。青春如朝日,也如白駒過隙稍縱即逝,在這最寶貴的青春年華里,他們解答著一道又一道沒有標準答案的選擇題。他們説,青春之選擇是將自身發展融入國家未來,在實現中國夢的路上造就精彩人生。
“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可能脫離時代而存在……希望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海南中學高中畢業生吳京泰,選擇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海南省高考第一的成績,讓他在專業方面有充分的選擇權,但他出乎大家意料地放棄了高薪酬、好就業的熱門專業,毅然決然選擇清華大學“數理基礎科學+微電子科學與工程”理工雙學士專業,只因他了解到晶片技術是我國目前面臨的“卡脖子”難題。當年“兩彈一星”讓中國人挺起了脊梁,如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吳京泰選擇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將自身發展與國家需要相結合。
正值中國共産黨成立百年之際,來自成都石室中學的王藝瑾放棄了香港大學法學院的全額獎學金,而是堅持自己的初心,選擇北京大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對於她來説,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不僅是一個簡單的文憑,更是新中國的壯闊歷史,也是將自身選擇融入黨和人民事業的決心。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在風雨如晦的中國苦苦探尋民族復興的前途。一百年後,馬克思主義仍然閃耀著真理的光芒,吸引著當年中國青年的關注和追尋。
當然,有的人用奮鬥自律開啟“開挂”人生,也有人迎面撞上命運扔來的一個個重擔。即便如此,他們也沒有想過放棄。如同懸崖裂縫中生長出來的植物一樣,他們也選擇在苦難中積聚力量,用超出常人的努力來掙脫命運的桎梏。他們説,青春之選擇是即使世界以痛吻我,我仍要報之以歌。
安徽六安中學畢業生周桐在高二不幸遭遇車禍,左小腿截肢,前後共經歷八次手術。那天,他正為報考中科大少年班去拍證件照,厄運卻悄然降臨。面對命運的玩笑,周桐沒有喪氣。他在病房裏堅持看書學習,最終“王者歸來”,一年多後以684分的成績入學清華。
“袖珍女孩”肖盼13歲被診斷為成骨不全、雙下肢骨骼畸形、雙上肢變形,雙腿嚴重變形,無法正常行走。當別人在教室裏上課時,前後經歷九次手術的她可能正躺在手術臺上。她説,一遍記不下來的知識,就花五遍、六遍。今年,她被第一志願湖南科技大學錄取。一路走來,坎坷曲折不斷,但她仍然保持樂觀,想學更多知識幫助別人,回饋她得到的愛。
他們攀爬的人生高山或許比別人更加陡峭,有著更多荊棘,但是他們憑藉自己堅定的信念,超凡的決心,一次次“通關”。而對於另外一部分人來説,青春可能更多是失敗和迷茫。他們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他們經歷過多次失敗,一直在彎繞的小路裏尋找答案。就像一直在奔跑的支流,只要他們沒有停止腳步,遲早有一天會匯入大海。他們説,青春之選擇是在迷茫中試錯,走過的路都算數。
達娃卓嘎花了7年,從一名中專生變成武警士兵,再到武警警官學院的大學生。一直都被看成“後進生”的她,初來不會説普通話、留隊考核勉強過、射擊成績3個月都是0環……天資平平的她靠的是心中的一團火焰和滿腔熱血。每天總結失敗原因、把自己憋在冷水裏鍛鍊心智、趴在地上幾小時提升耐力……她一步一步,不徘徊,不迷茫,把失敗變成她內心的火焰,等待時機浴火重生。
18歲選擇從大學輟學的王威,時隔8年,二次參加高考,重返大學。當年,王威出於對未來的迷茫,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沉迷遊戲,導致生活失序。最後,他選擇退學來面對困境,嘗試各種低門檻的工作。八年時光,他沒有消沉、頹廢,而是認真對待工作,慢慢認識自己,逐漸尋找到生活的意義,選擇再次入學參加高考。當查分知道自己高考623分後,他顯得很平靜,繼續送外賣。他説:“來路我不會再辜負。”達娃卓嘎和王威用歷經風雨見彩虹的經歷,讓我們看到人人都能複製的成長之路。
青春是奮鬥的、積極的、拼搏的,但同樣也是多元的、變幻的。高考只是青春的一環,大學只是青春的一站。手持錄取通知書踏入象牙塔固然可喜,但與之失之交臂也不用悲觀,一個人能否成才,並不在於是否上過大學,而在於是否擁有真才實學。也有一些青年人活躍在校園以外的地方,或是家鄉的田野上,或是城市的工地中……這些認真、勤勞、踏實的身影,同樣也散發著青春的光芒。只要不愧對自己,堅持自己的選擇,處處都是青春的田野,人人都是青春的模樣。(評論員張博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