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蔣”時期,為了穩定島內局勢,臺當局對書籍甚至歌曲有嚴格的審查制度。現在回過頭來看當時的一些違禁清單,難免令人有匪夷所思之感。
臺灣光復初期,金庸的作品曾被列為禁書;1949年以後,左派與涉及國共內戰的書籍常被禁。海關人員看到作者名中含有“M”字母的書都不放過,著名社會學家馬克斯 韋伯的作品,常因被誤認是《共産黨宣言》作者卡爾 馬克思的作品而被扣。另外,帶有“毛”字的書也很敏感,有人帶古籍《毛詩》入境,竟被當成“毛澤東的詩”沒收。
臺灣大學附近知名的唐山出版社老闆陳隆昊指出,當年《資本論》、《馬恩選集》,以及號稱“臺獨”綱領的《臺灣四百年史》,都曾登上“禁書暢銷榜”。陳隆昊透露,當時為了降低禁書被沒收的損失,書架上只會放少數幾本,其餘多藏在倉庫裏。但是由於書店裏打工的學生有人被情報部門吸收,所以來自“警備總司令部”、“調查局”、“新聞局”的稽查人員常常能把倉庫裏的書也一鍋端了。
除了政治書籍,《花花公子》、《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等情色書刊也在被禁行列。當時年輕人想弄本《花花公子》,通常要上舊書攤。老闆一看來意,便會不動聲色地從書攤底部摸出一本,“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除了書籍,島內歌曲專輯早年也要送交臺“新聞局”評審,一旦某首歌詞被冠上意境誨淫、文詞輕佻、妨害社會善良風俗等任何一個原因,就難見天日。臺灣第一首禁歌,是閩南語歌曲《街頭的流浪》,這首歌因大唱“哎喲哎喲……無頭路的兄弟”被認為傷風敗俗。因同樣理由被禁的還有《給我一個吻》、《一見你就笑》,甚至歐陽菲菲演唱的《熱情的沙漠》,因為“歌詞中的‘啊!’容易讓人産生性幻想”被打入冷宮。
島內知名音樂收藏家李坤城介紹,國民黨當局遷臺後,因擔心思鄉情緒引發軍心動蕩,因此連表達鄉愁的歌也一律禁掉,例如《媽媽我也真勇健》、《黃昏的故鄉》、《媽媽請你也保重》等歌。對此,臺當局批文“在軍中想念媽媽會懷憂喪志”。另外,《何日君再來》因歌名被解讀成“何‘日軍’再來”或是“何日‘(共)軍’再來”遭禁。相關主管單位為了“加強民族精神教育,遏制不良歌曲的蔓延滋長”,要求歌星必須熟記《梅花》等歌曲,並在相關考試中演唱通過,才能拿到歌星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