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臺灣漁業調查:漁村“夕陽”美

時間:2013-02-07 08:17   來源:新華網

  年邁而矍鑠的老漁民,興旺的水産養殖和加工,生機勃勃的休閒漁港……本社駐臺記者日前走訪台灣知名漁鄉——嘉義縣東石鄉,親身體驗臺灣傳統漁村轉型的“夕陽”之美。

  年輕時曾從嘉義跑船去過淡水和高雄,如今雖不再出海,但總捨不得賣掉自己的舊船——在東石村一家海産品加工廠門口,74歲的老漁民吳圳雄熱情地向我們講述他的故事。

  他身後,幾個剝蚵工正熟練地將一筐筐生鮮蚵仔剝殼分類。蚵仔是臺灣許多名小吃如蚵仔煎、蚵仔面線等的必備食材,在臺灣有巨大市場需求,養殖量一直很大。

  嘉義縣地處北回歸線附近,氣候條件適宜養殖業發展。作為島內養殖漁業的重要産地,嘉義目前的主要養殖産品包括:鰻魚、蚵仔、鱸魚、吳郭魚、虱目魚等。

  常常往來兩岸的嘉義縣養殖漁業生産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振昆自豪地説,據他對比,臺灣養殖漁業的單位産能約是大陸的11倍。“臺灣大力發展養殖漁業近10年,這些年養殖業者的日子過得都還算不錯。”

  近海和沿岸漁業曾是臺灣漁業的重要組成,但隨著漁産資源枯竭以及人員老化等而逐漸萎縮,進入本世紀以來,臺灣一直致力於推動養殖漁業發展。也正是因為這一轉型,才有了我們之前看到的年邁漁民和新興漁産加工業的對比。

  目前全臺養殖漁業合計養殖面積逾5萬公頃,在漁業總産量和總産值中的比重均佔三成左右,維繫著4萬餘養殖戶的生計。島內養殖漁業興盛的嘉義、彰化、雲林、臺南等縣,養殖産值更是佔各縣漁業總産值的90%以上。

  陳振昆説,嘉義養殖業之前以淡水魚為主,即青魚、草魚、鰱魚、鳙魚等四大家魚,後由於淡水養殖需大量使用地下水會導致地層下陷,遂逐步轉向海水或半海水養殖,主打産品也因而變為鱸魚、虱目魚、烏魚等。

  養殖漁業的興盛也帶動了水産加工業的發展。嘉義、臺南等地如今都是臺灣虱目魚丸等水産加工製品的重要産地。陳振昆説,目前虱目魚養殖最集中的區域在高雄,加工則主要在嘉義。

  位於嘉義布袋鎮的正鑫水産加工有限公司,是當地一家典型的虱目魚加工廠。41歲的蔡鳳祺是公司的第二代負責人。子承父業的他,已將當年的小作坊發展成經過臺灣官方CAS(優良食品)認證的現代化加工廠,年處理虱目魚逾170噸。

  給我們印象最深的,不僅是這裡魚丸的美味,還有這家鄉間企業幾十年如一日對品質的嚴格管理。他們堅持魚丸中的澱粉含量不超過5%,堅持從可靠的上游廠商採購原材料……看起來只是小小的魚丸,他們卻做得充滿了榮譽感和使命感。

  採訪的最後一站在東石漁港。儘管這裡的産業地位不再如早期那麼重要,但當地政府通過整體規劃,將這裡打造成一個大規模的休閒漁港。如今,以夕陽美景和音樂為賣點的東石漁人碼頭,已成為臺灣中南部頗有美名的觀光景點。

  漫步東石漁人碼頭的海邊步道,身旁就是臺灣海峽。一塊塊蚵田點綴在夕照下的粼粼波光中,讓人不覺慨嘆漁村的“夕陽”之美。(記者張勇 譚喆)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