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第九屆身心障礙者藝術巔峰創作聯展”在臺北開幕,圖為先天患有“泡泡龍”(表皮溶解水皰症)疾病的女畫家劉佩菁(左)與媽媽在自己的畫作前。中新社發 董會峰 攝
中新社臺北12月3日電 題:用愛心和“血”創作的臺灣“泡泡龍”女畫家劉佩菁
中新社記者 董會峰 路梅
“對於我來説,血和畫是一起的。我在創作的時候,會巧妙地把傷口流出的血融到畫裏面,讓大家看不出來。”
臺灣“泡泡龍”女畫家劉佩菁3日在臺北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平靜地如是説。
劉佩菁是當天開幕的“第九屆身心障礙者藝術巔峰創作聯展”的10位參展者之一。她衣著樸素,雙手纏著膠帶,臉上貼著一塊塊的白色膠條。
“我在很小的時候就患有罕見疾病‘泡泡龍’(表皮溶解水皰症),全身表皮的黏膜會起水泡或血泡,從眼睛、耳朵、口腔、食道到身上,都佈滿傷口。畫畫,讓我找到快樂、發現希望,更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這或許就是老天爺給我的‘使命與天賦’。”
站在以父母為靈思的畫作《Inparentsheart》前,劉佩菁微笑著接受採訪,還與媽媽用手搭起一個心的形狀。她説,爸爸媽媽都很愛她,有了家人的愛和夢想,讓她的人生更有價值、更有意義。
劉佩菁是臺灣高雄人,疾病與生俱來。她曾在一篇自傳中寫道:“不認識我的人還以為遍體鱗傷的我是出麻疹、長水痘、燒燙傷,而好奇地看著我或避開我,從小我就練好一副不在乎的表情,其實我內心在吶喊。最不方便的是病魔在作怪,讓我不能曬太久的太陽、不能跑、不能跳……”
在家人的幫助和個人努力下,劉佩菁學會了彈鋼琴,並以畫畫為最大快樂。被臺灣著名音樂人梁弘志生前形容為“忍別人之不能忍”的她説,揮筆作畫的時候,常拉扯到傷口而流血,而她不想重畫,就乾脆把血畫到畫裏。於是,血與色彩交織,成為她眾多畫作的一大特色。
此次從高雄坐高鐵來臺北參展,劉佩菁帶來了7幅作品。記者注意到,她以巧克力顏料勾勒愛的主題,但也有兩幅作品充斥著黑色調。
她解釋説,黑色的畫作,是自己在身體至為疼痛的時候創作的,“那時候,使用黑色,反而使我感到比較舒服、更開心”。
“我現在除了畫畫,還擔任了媽媽創辦的臺灣泡泡龍病友協會的‘泡泡龍大使’,在復興廣播電臺主持節目。可能是因為有了工作的緣故,我的作品變得多元,以彩色為主,但偶爾還會有使用黑色的時候。”
3日是“國際身心障礙者日”,劉佩菁表示,希望社會大眾去幫助有需要的身心障礙者,多一點鼓勵,甚至只是一個微笑,都會讓病友們感到幸福。
在回答記者的問題時,劉佩菁説,她去年剛從大學畢業,曾去過一趟澳門,大陸還沒去過,希望能有機會到大陸參訪,與大陸的病友、畫家們交流。
談及下一步,劉佩菁透露自己最想畫圖文書,類似繪本作家幾米那樣的書籍。“我正在創作第一本,讓大家先認識我,分享有點特別的生命故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