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大師並不遙遠:臺北林語堂故居感受“生活的藝術”

時間:2012-09-03 10:21   來源:新華網

  “我要一小塊園地,不要有遍鋪綠草,只要有泥土,可讓小孩搬磚弄瓦,澆花種菜,喂幾隻家禽。我要在清晨時,聞見雄雞喔喔啼的聲音。我要房宅附近有幾棵參天的喬木。”

  林語堂先生在《我的願望》裏寫下了對家園的夢想。1966年他親自設計的居所在臺北陽明山建成,夢想變成了某種真實。

  現址為臺北陽明山仰德大道二段141號的林語堂故居,東面陽明山,西望是觀音山、淡水河,下瞰綠色掩映中的臺北天母。取境清幽之外,故居更將四合院架構與西式設計結合,兼具東西方風格。

  乘車沿著山道緩緩北上,故居位於道路左側。白色的墻搭配藍色琉璃瓦,墻上嵌著深紫色的圓角窗欞。從西式拱門走進,便可見透天中庭,角落的小塘清泉環流、魚頭攢動。

  沿著西班牙式螺旋柱子支起的回廊可通往各處房間,往右是書房和臥房,往前過中庭則是原來主人家的餐廳及客廳,現在開放為營業餐廳。往左則是原來主人的車庫,現在辟為閱讀研討室。

  在林語堂人生的最後十年裏,他和夫人廖翠鳳大部分時間都居住於此。林語堂1976年在香港病逝後移靈臺北,享年82歲,現長眠于故居後園。

  生於福建龍溪的林語堂曾獲美國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碩士學位、德國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學位。因為翻譯“幽默”(Humor)一詞,提倡幽默文學,得到“幽默大師”之名。他是二十世紀將中國文化精神向西方引介的重要人物,著有《吾國吾民》《生活的藝術》《京華煙雲》等英文名著。

  臺北市政府為紀念林語堂的文學成就,並得到廖翠鳳女士捐贈林先生藏書、著作、手稿及遺物,1985年將故居作為“林語堂先生紀念圖書館”開放,2002年起更名為“林語堂故居”。

  今年秋天就要升大三的東吳大學社會係女生王怡庭,每週會抽出一天時間在此擔任解説員,至今已有一年。她引導記者參觀了故居。

  “林先生是福建人,一般待客會在故居進門後中庭前方的客廳裏,書房則是更加私密的場所,林先生只會用來接待特別要好的朋友,如錢穆和張大千。”王怡庭説。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