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日本人鄰居養惡犬 劉半農隨身帶一柄粗傘做防身

時間:2010-12-08 10:05   來源:北京晚報

  核心提示:劉半農一家在搬到這裡之前,是在扁擔衚同居住。因為隔壁住的是一個日本人,養了一條非常兇狠的日本矮腳狗,常趴在劉家門前。為了防止被咬,家人得隨身攜木棍防身,劉半農時常隨身帶一柄把兒很粗的傘做防身武器。沒多久,這條讓劉家提心吊膽的惡犬終於被人毒死了。劉半農是又喜又憂,喜的是惡犬終於死了,憂的是惡犬死在了自家門前,擔心日本人會報復自己和家人。在好心人提醒下,劉半農幾天后悄悄地搬到了大阮府衚同30號。

  本文摘自:《北京晚報》2010年12月7日第44版,作者:彥濤,原題:《在大阮府衚同居住過的嚴復劉半農劉天華》

  從王府井步行街自南而北行至王府井百貨大樓,在其南側有一條衚同,西至晨光街,東口正對著的是新中國兒童用品商店。這條衚同就是大阮府衚同,以前還有個名兒叫大元寶衚同。關於“大元寶”這個名兒,在老北京城住了好幾十年的周作人在他的《改地名》一文中曾有記載:“正好東安市場西邊,住過嚴又陵、劉半農的大阮府衚同,至今本地人還是叫做大元寶衚同的。”周作人文中提到的這兩位,均為中國赫赫有名的人物:嚴又陵即嚴復,是清末民初很有影響的資産階級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和教育家;劉半農為中國著名的現代文學家、語言學家,而且,他的弟弟、被稱為國樂一代宗師的劉天華,當年也曾和他一起住在大阮府衚同30號。

  嚴復(1853—1921)近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原名宗光,字又陵,後改名復,字幾道,漢族,福建侯官(今福州)人。1894年中日戰爭爆發後,發表《論世態之亟》、《救亡決論》等文,反對頑固保守,主張維新變法。翻譯《天演論》,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論點,號召人們“與天爭勝”救亡圖存,在當時思想界有很大影響。

  作為近代啟蒙思想家,嚴復曾猛烈抨擊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宣傳資産階級民主、自由的觀念和民權思想,他指出:“如今中國不變法,則必亡是已。”他還是北京大學的首任校長。但嚴復晚年多種疾病纏身,1919年12月初病危,住北京協和醫院,27日出院,遷往離協和醫院不遠的大阮府衚同,具體的門牌號不詳。他將這裡的住房取名為“愈壄堂”,並自稱愈壄老人。1920年10月,嚴復離京,經上海回閩,他在大阮府衚同的愈壄堂住了不到一年。

  劉半農和他的二弟劉天華,曾住在大阮府衚同30號。從王府井新中國兒童用品商店徑直西行大約200余米,路南就是劉家故居。以前這裡是幾家生意頗興隆的中餐廳,如今,一排圍擋將這一片地方圈了起來。

  其實,劉半農一家在搬到這裡之前,是在扁擔衚同居住。因為隔壁住的是一個日本人,養了一條非常兇狠的日本矮腳狗,常趴在劉家門前。為了防止被咬,家人得隨身攜木棍防身,劉半農時常隨身帶一柄把兒很粗的傘做防身武器。沒多久,這條讓劉家提心吊膽的惡犬終於被人毒死了。劉半農是又喜又憂,喜的是惡犬終於死了,憂的是惡犬死在了自家門前,擔心日本人會報復自己和家人。在好心人提醒下,劉半農幾天后悄悄地搬到了大阮府衚同30號。

  劉半農(1891-1934)現代文學家、語言學家,曾任北京大學教授。原名壽彭,改名復,初字半儂,後改半農,江蘇江陰人。曾留學法國,專攻語音學,著有《半農雜文》、《半農雜文二集》、《瓦釜集》、《揚鞭集》、《中國文法通論》等。

  劉半農對日本人素無好感,甚至對和日本人走得近的人也很是看不慣。好友周作人娶了個日本老婆,當時日本駐華機構為了保護日本僑民,在其住處常挂日本膏藥旗,周作人家門口也不例外。一次,劉半農到周家拜訪,剛到門口便拂袖而去。回家後對人説:“周作人再挂日本旗,我就和他劃地絕交。”

  之所以記住劉半農,還是上學時讀過他那首著名的詩《教我如何不想她》。在此詩中,他將剛發明的“她”字引入詩句,指代女性第三人稱。他曾在《她字問題》一文中主張創造“她”和“它”字:“中國文字中,要不要有一個第三位陰性代詞?如真要的,我們能不能就用‘她’字?”他還覺得第三位代詞除“他”字外,應當再取一個“它”字,以代無生物。1920年他留學倫敦大學,學習實驗語言學。同年9月4日,剛到倫敦不久的劉半農創作了一首題為《教我如何不想她》的詩:“天上飄著些微雲,地上吹著些微風。啊!微風吹動了我的頭髮,教我如何不想她?……”這首詩被同在倫敦留學的趙元任譜成歌曲,傳唱至國內,轟動全國。幾年後,劉半農奉命接掌北京女子文理學院。那天,他正好穿了一件中式棉袍到學校,很多女生便暗地議論:“原先聽説劉半農是一個很風雅的文人,怎麼會是一個土老頭?”在該校任教的趙元任夫人楊步偉碰巧也聽見了,就説:“你們一天到晚都在唱他寫的《教我如何不想她》,這就是那個他呀。”女生們説:“這個人不像嘛。”劉半農知道此事後,還專門寫了一首著名的打油詩:“教我如何不想他,請來共飲一杯茶。原來如此一老叟,教我如何再想他?”

  劉天華(1895-1932)作曲家、民族樂器演奏家,曾任教于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音樂科和北京藝術專門學校。所創二胡曲《良宵》、《光明行》、《空山鳥語》和琵琶曲《歌舞引》等,發展了二胡、琵琶的表現手法。

  1934年6月,劉半農在內蒙古調查方言時不幸染上致命的回歸熱,7月14日病逝于北京協和醫院,葬在香山碧雲寺東側風景秀麗的玉皇頂,年僅43歲。令人唏噓不已的是,他的弟弟劉天華同樣英年早逝,1932年5月31日在天橋採集鑼鼓經時染上猩紅熱,8天后醫治無效不幸去世,享年37歲。

  1929年秋冬時節,京劇大師梅蘭芳為赴西歐旅行演出做準備,“自審國劇有歌詞音吐,非西人所能聆悉,擬用近代音符,制為五線譜,使世界人士按譜尋聲,以得悅耳之音”,便請劉天華為其記譜。那段時間,梅蘭芳幾乎每天都要去大阮府衚同30號劉家清唱,由劉天華一一記譜,反覆推敲,不厭煩瑣,經百餘天的努力才告竣,一共記錄了梅蘭芳《天女散花》、《霸王別姬》、《洛神》、《貴妃醉酒》等18支曲子。

編輯:何建峰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