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錢穆之子談其父學術精神:傳承中華文化盡己之力

時間:2010-11-01 11:02   來源:光明日報 

  今天,為紀念先父逝世20週年,素書樓舉行這個研討會,邀請我參加,並要我在開幕會上發言,我非常感謝,也非常慚愧。對先父的學術,我了解很少,更談不上研究。只能説一些平時常在念中的粗淺想法。

  怎樣看待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近代以來中國人關注、討論的大問題。特別在大陸,還經歷了十年“文革”徹底否定傳統文化的破壞。經過這些,特別感受到先父在《國史大綱》全書最前面《凡讀本書請先具下列諸信念》那段話的意義。他在那裏面提出,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準線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每一國家必待其國民備具上列諸條件者比較漸多,其國家乃再有向前發展之希望。否則其所改進,等於一個被征服國或次殖民地之改進,對其國家自身不發生關係。換言之,此種改進,無異是一種變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縮與消滅,並非其文化自身之轉變與發皇。

  我覺得,這段話可以説反映了他全部學術的精神,也反映了他一生的活動。對中華文化的溫情和敬意,是貫穿在他全部學術中的核心精神;他一生的活動,都是為了喚起國人對傳統文化的溫情和敬意。

  怎樣看待民族的傳統文化,是一個時代的課題。儘管時間已經過去70多年,情況有了很大變化。文化上看,過去一個時期批判、否定中華文化的思潮佔主導地位的情況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現在肯定、弘揚中華文化的思想成為主流;經濟上看,我們有了30年的快速發展,物質方面有了很多的改進。然而,對自己民族的歷史文化抱有溫情和敬意的問題,仍然有著現實的意義。在肯定了弘揚中華文化的大方向的同時,仍有不少人對此滿懷疑慮,對中華文化抱著鄙棄的態度;在經濟得到一定發展的同時,又看到精英階層中出現了移民潮等等。當時他講道,如果國民的多數不能對自身的歷史文化抱有溫情和敬意的話,那麼其所改進,等於一個被征服國或次殖民地之改進;此種改進,只能是一種變相的文化征服,是其文化自身之萎縮與消滅,而非其文化自身之轉變與發展。現在我們在經濟上有了一定的發展,回頭再來看,更感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豈不正是顯示出了經濟發展而文化萎縮以至趨於消滅的危險嗎?這些現象的出現,應該説都與前一階段否定傳統文化,導致國民普遍對自己民族的歷史文化缺乏了解,更缺乏應有的溫情和敬意有關。如何幫助人們建立起這種溫情和敬意,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而又迫切的問題。

  從傳承中華文化的目的出發,先父注重向社會大眾普及中華傳統文化的知識和精神;他畢生的著述,有相當一部分是對學生和社會民眾的講話。他曾説,在文化中不能沒有讀書做學問的人,然而若談文化問題,連不讀書人的一般生活趨向都須顧及;中國古人亦曾注意到這個問題,注意到不讀書不做學問人如何做人和生活的問題。“今日談文化問題,自亦該注意到此,不該以專家學者自限”(《中國學術通義我對於中國文化的展望》)。近代以來,受西方學術體制和思想的影響,在國學的研究中發展了專業化、職業化的傾向。現在我們都在談迎接我們民族的偉大復興,包括中華文化的復興。此刻來重溫這段話,注意不以專家學者自限,關注不讀書不做學問人如何做人和生活的問題,是很有意義的。

  我個人缺乏學習和研究,不敢奢談先父學術,以上所説只是讀他書的一點感受。説這些,也是表達自己的心跡,要繼承先父遺志,學習先父精神,為中華文化的復興儘自己一份綿薄之力。

  編後:此文係作者于2010年10月22日在臺北素書樓舉行的紀念國學大師錢穆先生逝世20年週年研討會上的發言,題目為編者所加。(錢 遜)

編輯:何建峰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