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民國軍政要員哀怨悽婉的後半生

時間:2010-07-06 15:58   來源:鳳凰網

    《國民黨去臺高官(大結局)》,作者楊帆,華文出版社出版

    本書精選在大陸時期地位最為顯赫,與蔣介石關係最為微妙,因此也最富爭議的赴臺高官25人,力求通過具體的歷史史實,揭示他們在國民黨統治時期,于重大歷史事件中的親身經歷、赴臺後的最後結局,以及在中國現代史特別是民國史中所産生的作用與是非功過。

  1949年12月10日正午時分,在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南下進軍的隆隆炮聲中,曾經不可一世的“最高領袖”蔣中正,在其長子蔣經國、侍衛黨春明等人的護衛下,乘車逃離成都中央陸軍學校,直奔鳳凰山機場。

  此前,蔣介石企圖在成都組織川軍,與解放軍展開殊死決戰,保住大西南這塊立足之地。在將“政府”遷往臺灣的同時,將大本營設置於西昌,在成都設置“防衛總司令部”。然而,如意算盤剛剛打過沒幾天,在雙十二事變那個特殊的日子到來之前,已公開起義的雲南省主席盧漢,致電川軍首領劉文輝,要劉會同四川各將領,效倣張楊西安事變之舉,抓捕蔣介石。

  這個消息令蔣介石父子成為了驚弓之鳥,12月10日,還有兩天,13年前那個不祥的日子就將到來,蔣介石父子一刻都不敢停留,不得不倉皇逃離險境。

  在邁進“美齡”號機艙之前,蔣介石回過頭來,最後看一眼大陸的美麗山河,蒼涼之感不待言説。

  三年,對於蔣介石來説就像一場噩夢,800萬美式裝備正規軍,其潰敗之神速,以平均每月被消滅20余萬兵力而令人瞠目!

  下午2時,“美齡”號專機起飛,在成都上空盤旋兩周,而後便向東南方向的孤島飛去。

  此刻,坐在飛機上的蔣中正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呢?想當初黃埔起家、北伐督軍,勢頭何等強勁!蔣家王朝的開張盛典,又是何等顯赫!想當年,抗戰領袖,民族英雄,行憲總統,威震四方。而如今,卻落得眾叛親離,只能狼狽地逃往孤島,偏居一隅,茍延殘喘。

  正所謂樹倒猢猻散,許多追隨蔣介石多年的黨國要員、嫡系心腹,都在對蔣介石失去信心之後,競相逃往海外。如蔣介石的大舅哥、豪門權貴宋子文,早在蔣介石下野三天便挂冠而去,偕夫人遠赴巴黎,此後定居美國曼哈頓;蔣介石的連襟、中國頭號斂財大戶孔祥熙,更是于蔣氏政權覆亡之前的1948年,不告而別,偕同夫人宋靄齡,在美國紐約的鄉間別墅裏過起了流亡生活。孫中山之子、前“行政院長”孫科,也早已挂冠遠去;前“行政院長”翁文灝也借赴歐洲考察之機滯留法國不歸;東北大員熊式輝滯留香港;原臺灣省主席魏道明被陳誠頂替後,舉家遷往巴西……蔣介石的嫡系將領也相繼走上不同的歸宿,除了陣亡的、被俘的,更有起義的、投誠的……

  ——這一切,無一不令蔣介石頭痛欲裂。

  其後,國民黨退敗臺灣。而先後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的國民黨高官,既有甘願為蔣介石效忠到底的心腹,也有被欺騙、被脅迫的非嫡系要員。他們有的在北伐戰爭和抗日戰爭中浴血奮戰,為中華民族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但也因為追隨蔣介石參與“剿共”和內戰,成為了戰爭的罪犯。其中,既不乏為蔣家王朝立下汗馬功勞的高級將領,也不乏鞍前馬後隨侍多年的嫡系心腹。然而,在蔣家統治的臺灣當局,他們的命運將會怎樣呢?

  且不説桂系的白崇禧、晉係的閻錫山等蔣介石的非嫡系人物,即使蔣介石嫡系乃至嫡系中更為親近的黃埔係,他們也都經歷了命運的滌蕩。在蔣介石“復正大位”之後宣佈的“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的16人名單中,不少人擔任過蔣介石的秘書工作,蔣介石的兒子蔣經國、乾女婿陳誠更是首當其衝。而大陸時期黨政軍中的顯赫人物、黨國中堅、將軍司令、元老重臣,無不統統被拉下馬來,解除印綬,打入冷宮。比之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有過之而無不及,正所謂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在這些黨國大員中,結局最好的當屬顧祝同。這個曾為“八大金剛”之一、“五虎上將”之一,享有“軍中聖人”之譽的黃埔嫡系將領,雖然一度被虛置,卻很配合蔣氏父子“清理門戶”,最終成為蔣介石利用極少數過去重臣到前面壓臺的一顆棋子,擔當起蔣介石向兒子交班過程中保駕護航的重任。

  曾經的寵臣何應欽,也因赴臺後表現了“從一而終”的絕對忠誠,雖身處冷宮,總算失權未失寵,得以善老此生。

  而對於多年主持黨務,成功地將國民黨改造為“蔣家黨”,並幫助蔣介石從改組派、再造派、復興派、西山會議派手中奪回國民黨控制權的陳氏兄弟,蔣介石表現的就不那麼“仁慈”了,既不念其叔父陳其美政治上的提攜之恩,也不念“二陳”多年的輔佐之情,“復位”伊始,便第一個拿“二陳”開刀——將大陸失敗歸於黨務失敗,由於“二陳”主管黨務,如此一來,便成為了國民黨在大陸失敗的替罪羊。“萬方有罪,罪在朕躬”,蔣介石此舉,無異於掩耳盜鈴。而結果,陳果夫很快在潦倒中銜恨死去,陳立夫被逼遠走美國,以養雞度日……

  正如李宗仁所説,臺灣是“蔣先生清一色的天下,他掌握了生殺予奪的絕對權力”。因此,李宗仁明智地選擇了不予合作的態度,遠走美國,而後投身祖國懷抱。而與他合作多年的患難兄弟白崇禧,則成為了張漢卿第二。

  在赴臺高官中,無論何人,只要對蔣家父子的權力傳遞構成阻礙或威脅的,無不受到排擠或打擊……

  如今,半個多世紀過去了,蔣介石在臺灣生活了20多年後,帶著“反共複國”的夢想去了另一個世界,那些跟隨蔣介石赴臺的文臣武將們,也都在海峽彼岸相繼作古。

  陳誠、張群、胡宗南、孫立人、周至柔……一提到這些國民黨文臣武將的名字,人們便會想到那些留洋歸國的學者、國內學校培養出的學人、黃埔等軍校出身的將領,或西裝革履,風度翩翩,或一身戎裝,威風凜凜。然而,在他們每個人大結局的背後,無不深藏著一部哀怨悽婉的“思鄉曲”。

  國民黨元老吳稚暉在臺北病逝後,家人遵遺囑選擇在金門附近海域為其舉行海葬,只為與大陸盡可能貼得近一些。另一元老于右任在死前留下了兩行“離騷體”: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望兮,永不能忘!

  本書精選在大陸時期地位最為顯赫,與蔣介石關係最為微妙,因此也最富爭議的赴臺高官25名,力求通過具體的歷史史實,揭示他們在國民黨統治時期,于重大歷史事件中的親身經歷、赴臺後的最後結局,以及在中國現代史特別是民國史中所産生的作用與是非功過。

編輯:何建峰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