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大陸人看臺灣:尋找臺灣人溫和敦厚的秘密

時間:2013-04-18 10:15   來源:中國新聞網

  臺灣《旺報》18日刊載投稿文章稱,每一個到過臺灣的大陸客都對臺灣人的素養印象深刻,臺灣人身上所體現出的內在涵養和文明,究竟來自哪?一個偶然的機會裏,作者找到了答案。

  文章摘編如下:

  每一個到過臺灣的大陸客都對臺灣人的素養印象深刻,臺灣人身上所體現出的內在涵養和文明,究竟來自哪?這是我到臺灣之後,一直在努力探尋的臺灣的“秘密”。

  中華傳統文化的浸潤,“溫良恭儉讓”思想下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養成,現代公民社會裏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尊重……當然是其中的幾種解釋。但是,一個偶然的機會裏,我找到了另一個未必準確,卻也可供參考的答案──

  小廟佛會上的頓悟

  來臺後沒多久的一天,因氣溫驟降,細雨紛紛,我路過萬華區西寧南街時,看到一座廟,便進去躲雨。

  這是一座建在繁華的鬧市街頭的廟,名曰法華寺。它沒有大陸寺廟常見的那種雄壯嵯峨、威武莊嚴、人來人往,而是很小、很清靜。整座廟只有一座殿堂,裏面供奉觀世音、如來等菩薩,香客很少。十幾位頭髮花白的老婆婆穿著黑色海青,準備舉行唸佛會。

  一位老居士見有人進來,輕聲問我是否願參加。我從未參加過這樣的活動,對佛教的規矩和禮儀也一無所知。但不知為什麼我卻答應了。

  殿堂內的佛像、佛龕和香爐被擦得發亮、一塵不染,佛堂的地板也擦得乾乾淨淨,進入佛堂竟然像進自己家一樣,需要換拖鞋。

  佛堂門口的臺階旁擺放著一個鞋櫃,我換了鞋,拾級進入佛堂。在老居士的指導下,我站到了穿黑色海青的居士隊伍的最後。

  唸佛會開始了。法師敲著法器,帶領眾居士開始按儀規繞佛、拜佛、唱誦和上香。老居士給我拿來經本,讓我跟著法師和居士們一起唱誦《爐香讚》。清澈悠長的法音繚繞在殿堂裏,如從雲端飄來,一種新奇、從未有過的感覺涌上心頭。

  唱誦間,我突然想起,就在不遠處的西門町商圈人潮擁擠的街道旁,也矗立著一座年代久遠但是香火鼎盛的天后宮。大陸的寺廟多建在遠離城市喧囂、風景優美的名山大川中,臺灣的寺廟卻建在繁華的鬧市,緊挨著充滿商業氣的店舖,這是否為了方便信徒們平日燒香、拜佛、唸經?就像大街小巷隨意都可找到天主教和基督教教堂一樣,把寺廟建在緊鄰著居民生活的地方,可以方便佛教徒們把燒香、拜佛、唸經當作一種日常生活,讓他們時刻謹記積善行德?

  脫下海青後的老婆婆們,馬上快樂地聚在一起討論著今天買什麼菜、孫兒孫女們有什麼高興事兒──他們確實就是住在附近的鄰居。每天唸經,是他們生活中一種必不可少的程式。

  信眾們多是女人。一個寬厚、慈悲的母親,培養出的當然是一群溫和敦厚的孩子。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