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大陸人看臺灣:崇高和悲劇總是相互關聯的

時間:2012-10-11 13:41   來源:中國新聞網

  臺灣《旺報》刊載一篇大陸人士文章,透過“少小離家老大回”的老兵們,感傷時代傷痕的隱痛;當時過境遷之後,兩岸的政治堅冰眼見融化,老一代的鄉愁得以化解,後一代的交流逐步增多。正如作者所言,崇高和悲劇總是相互關聯的,大自然壓不倒的是精神。

  全文摘編如下:

  説實話,臺灣的自然風景和大陸相比,並不新鮮。但讓人身心都感到一種巨大驚悸的,則是太魯閣大峽谷。

  峽谷壑深曲折,斷崖陡直,彷彿是上天一時發怒,把一塊獰礪的巨石劈裂後留下的斷續縫隙。下車駐足,舉頭後仰方見一線天,扶欄探身低頭,湍急的山澗猶如涓涓溪流般羸弱。置身在峽谷之中,四週包圍著岩石,讓人感到空間的洞穴般逼仄。大轎車和遊人猶如螞蟻般蠕動在其中,又讓人感到空間的穹隆般空闊。

  大自然壓不倒精神

  腳下的那條公路,不是常見的山間公路“之”字形盤山而上,繞過山頭又盤山而下。太魯閣峽谷中的這條公路卻是鄰淵鑿壁而成,隧道、涵洞和橋梁一個連著一個,如九曲盤腸,橫穿臺灣中央山脈,蜿蜒近300公里,把臺灣的東岸與西岸連接了起來。

  我問導遊,這條公路何時何人修建。導遊看著我臉上並不輕鬆的表情,一笑,輕鬆地回答,50年代蔣經國讓那些老兵修的。她隨手指了指遠處半山腰上的一座寺廟式的建築,告訴我,當年有兩百多名老兵死於施工之中,為了紀念他們,修了這座長春祠堂。

  遠遠地望著那座祠堂,傻呆呆的,一時無語,想起了一個重要的美學概念──崇高。

  康得認為,崇高作為審美現象,對像是無形式的,只能表現為體積上的無限廣大,或者力量上的無比威力。但當這種大自然景象作為審美的對象時,卻會讓人感到無力適應,甚至産生某種恐懼,並不能使人因此産生“崇高”的審美感受。只有在面對這些自然景象時,喚起了想要去掌握和控制它的心理,將對大自然恐懼、畏避的痛感,轉化為對人自身力量勇於對抗的快感,這才算是對崇高的審美感受。

  大自然儘管可以摧毀人的生命以及他的附屬物(財産等),但是大自然壓不倒人的精神,相反,後者卻可以奮力一搏戰勝前者。

  大峽谷,中橫公路,長春祠,解釋了崇高,又構成了崇高,不由得讓人對老兵們肅然起敬。但是,當崇高感受漸漸淡去,我耳邊隱隱約約地聽到了老兵亡魂的哀怨聲在大峽谷中回蕩著,心中涌起一陣同情和憐憫,悲劇的感嘆又鑽進了腦海。

  每天收工回到工棚,全部身心都被無情的懸崖峭壁包圍著,只能數著一線天上偶爾閃爍的星星。老婆孩子怎麼樣了?離開大陸的時候就聽説大陸已經給老百姓分了田地,可在這裡舉目無親,上無片瓦,下無寸土。沒有了希望,但也不能絕望,總要生存下去,老兵們的生命能量傳換成開山炸石的一聲聲爆破,鋪路碎石的鋼釬叮叮噹當。每天都有人被流水沖走,每天都有人被落石擊中,每天都有人被抬著出去。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