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發現,普通火車與動車的氛圍完全不同。在動車上,相對比較安靜,大家不是玩電子産品就是睡覺,相互間很少交流;但是,在普通火車上,熟悉的、不熟悉的,都在熱烈地交流,還有打牌、吃東西的,做什麼的都有,也有用劣質手機放歌曲的……”
“我覺得,當前農村的親情關係,很大程度上是靠老一輩建立的關係維繫著。在老一輩那裏,這種關係處在一種相對穩定的時空裏,但對年青一代來説,大家的關係早已被現實割裂了……大家拜年,不再是為了親戚間互相走動,饋贈禮物,交流感情,而只是為了完成傳統和長輩交代的一項任務。悲哀的是:如果老一輩都不在世了,新一輩的聯繫也就慢慢斷了。”
春節期間,一個上海大學博士生的返鄉筆記《一位博士生的返鄉筆記:近年情更怯,春節回家看什麼》在微信朋友圈及微博瘋傳。這篇文章的作者是80後博士生王磊光,在上海大學文化研究繫上學。在這篇筆記中,他描述了自己返鄉的見聞:交通沒有以前那麼擁擠,但家鄉人與人之間聯繫漸漸疏遠,而農村裏年輕人的婚姻受到了物質的壓迫,知識的無力感也十分強烈。
就是這些在他眼裏看似普通的鄉村生活見聞,卻觸動了一大批讀者,在春節返鄉之際引發了人們對鄉土的思考。許多網友都用“感同身受”四字評價。但同時也引來一些質疑。關於“普通火車和動車”的論調,就被許多網友認為有美化綠皮車之嫌。對此,王磊光感到很奇怪:“為什麼有人讀出了美化,我提到慢車及其生活狀況,從來都沒有讚美,指出慢車上的那種人與人的聯繫,是人間應該有的自然聯繫。”
此外,文章還讓中國農村的現狀,在春節期間成為社交媒體上的熱門話題,尤其是“知識的無力感”這一觀點。對此,王磊光回應,自己從未説過讀書無用,只是強調知識的無力感。“本來讀書出來是應該有所為的,但是回到家鄉卻不能做什麼。”對於突然走紅,王磊光表示很不安,也不能理解,他認為這是一起媒體事件,而媒體用“返鄉筆記”撬動的正是每個都市人心底的那一抹鄉愁。